标签:
教育 |
分类: 红袖子眼中的教育 |
解读高中新课程“深中行动”之四
“我们的理念是:教育需要策划,成长需要规划。”
规划人生 从这里开始
深圳中学学生辅导中心探访
本报记者 雷玲
在广东省深圳中学教育楼一层一个角落,有一扇几乎长期敞开着但却不起眼的门,门外挂着一块不大的牌子--学生辅导中心。记者今年4月在深圳中学采访时,随着校长王铮走进这扇门之前,并没有想到这间办公室与其他办公室会有多大区别。
走进大门,却别有洞天:门里并排着七间小室,每间小室的门和窗都可以用窗帘与外界隔离。王铮校长介绍,这即是辅导中心老师的办公室,也是学生寻求心理等问题帮助时的谈话室。
理念:帮助学生规划人生
“教育需要策划,成长需要规划。”--2004年秋季开学不久,王铮宣布在学校设置学生辅导中心,组建专职辅导员队伍,设定七个专职教师岗位,提出了这样的理念。
此举在深圳中学掀起不小的波澜:学校一边取消班主任,一边拿出七个岗位来配置专职辅导员。
高中新课程改革创造了一个更为多样化和选择性的丰富的校园,学生是否做好充足的准备以适应这具有挑战性的环境?能否在多样化的选择中实现自己全面而个性的发展?
“对于深圳中学的学生而言,这不会是难题。我们辅导中心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解决学生管理过程中遇到的不同问题,帮助学生规划人生。” 辅导中心主任王秋英对此显然很有自信。
李枫,去年中山大学心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深圳中学,一到校就成为中心的专职教师。“我的同学也有分到中学的,但他们的学校都没有这样一个部门。”“我觉得中心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帮助。”年轻的李老师对这个部门的工作充满热情。
职责:没有不管的事儿
在深圳中学,学校们一进学校,就知道他们有个好娘家,无论遇到哪方面的问题,他们首先都会想到找学生辅导中心。
“我们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辅导员,从学生入学的军训活动,到选课指导,到培训班干部,到开展社会活动和拓展训练,等等,事无巨细,都是我们七个老师的事。”辅导中心主任王秋英向记者解释。
“没有不管的事儿”这一特点在辅导中心墙上张贴的一块大大的告示牌上得到印证,上面写醒目地列着中心的七版块工作内容:有关学生道德发展教育活动的策划、学生心灵成长的素质训练、选课指导、生涯规划、心理辅导、学法辅导、家庭教育咨询。
高二的雅雯同学刚入学时,是个说话都会红脸的害羞的小姑娘。当她第一次走进辅导中心时,头都不敢多抬。但老师的话帮她打开了心窗。两年下来,她变成了一个自信的学生,她告诉记者:“人总是要把握自己的前路,规划自己。学校不断给机会让我们去实践和锻炼,让我们学会对自己负责、对未来负责,学会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职能:致力于学生的教育和发展
“我们的承诺:尊重、敬业、专业、保密。”每当有学生走进辅导中心的大门,总是会被墙上这一行字打动。
就这样,无数学生带着成长的困惑和青涩走进这里,又带着满怀的希望和勇气走出这里。三年高中生涯,他们在这里得到了最真诚的帮助、最智慧的启迪。
帮助和启迪显然还不局限在这间特别的办公室里。
从2004年以来,每个高考期间,辅导中心的老师都会带高一年级的学生到各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支教扶贫、野外生存训练、班干部磨砺营……学生们在这里得到了最大的锻炼和提高。
“自己对别人对社会,是有责任的--这是我参加此次支教活动最深切的感受。与其说我们来这儿支教,不如说我们得到了一次不同寻常的教育。”一位在去年高考期间参加支教活动的同学回来后在日记本上写道。
培养以理性精神为基石、以选择能力为翅膀、以自主意识为动力的深中学子,给所有深中学生提供道德的、个性的、情感的、发展规划方面的专业辅导服务,帮助学生理性地选择、自主地发展,实现个性化的成长--这正是学生辅导中心所追求的:致力于学生的教育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