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红袖子说
红袖子说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641
  • 关注人气:1,38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中新课程样本校报道--江苏海门中学

(2007-05-13 12:13:15)
分类: 红袖子眼中的教育
 

高中新课程样板校系列报道之一

 

实验共同体:百谋而动,一动而成

--江苏海门中学高中新课程实验在行动

本报记者 雷玲

“态度坚决,行动慎重,百谋而动,一动而成。”2005年初,当海门中学跨入高中新课程实验行列时,校长成锦平提出了这个响亮的口号。

响亮的口号背后有着坚实的准备做基础。为了保证实验的有序高效推进,早在2003年8月,学校就成立了新课程改革领导组。次年9月,又设立了新课程实验工作组,下设教师培训、课程编制、学生选课指导、校本课程开发、教学资源配置、综合实践活动、考核评价实施、宣传后勤保障八个项目组。一个领导组引领、实验教师行动的合力的实验共同体拧成了一股绳。

教师培训:“一个目标四个结合”

如何使教师更好更快地适应新课程,并以课改为抓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成锦平校长告诉记者,结合学校师资的自身状况,海门中学一开始就提出了“三步培训”、“一个目标四个结合”的理念,以此来加强对教师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

他介绍,“三步培训“即在通识培训阶段进行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和新课程、新课标的解读;在学科培训阶段进行新课标、新教材的学习和各学段的教材分析、编制学习手册;在技术培训阶段进行多媒体网络技术、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课堂组织技术、案例分析方法等内容培训。

为了能使教师们有效地“在学中做,在做中研”,成校长向记者解读了学校“一个目标四个结合”的具体实施:即坚定不移地把新课程理念落实到教师的操作层面体现在教学细节中作为教师培训的目标,坚持个人研修与学科组合作研讨相结合、校本培训与专家引领相结合、长线学习与集中交流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验操作相结合。

“主题沙龙”、“工作坊”、“制作活动卡片”……记者从学校老师的培训记录本上看到,丰富多彩的培训形式使海门中学教师新课程教学执行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

课程改革:不搭“花架子”不搞“一刀切”

     记者调查发现,从以往国内外课程改革的情况看,课程设置在学生发展中起到决定性的制约作用。因此,我国2001年拉开高中新课程改革序幕以来,一些学校也拉起了课程改革的大旗,但实则“扎扎实实”大搞应试教育;甚至有的学校操弄新名词、新术语搭起课程设置的“花架子”,实则新瓶装旧酒。

     在海门中学采访时,记者对该校的课程设置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记者发现,该校根据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进行了特色性的校本化设计。

“我们把原来每学期二个学段合并为一个长学统一安排课程。这样做可以避免原二个学段的不等距和选科过于频繁带来的排课、订书、师资配置与考试等方面的麻烦,有利于课表的相对稳定,学习的连贯性较好,对各模块教学的质量监控比较方便。”主抓教学教务的岑主任告诉记者。

    “各学科、各学段、各模块的系列和课时如何安排?”面对这个问题,成校长告诉记者:“我们每个模块周课时原则上以偶数2节或4节,学科课程最好每周4节,这样便于模块组合和学分计算,而对于非递进型模块及早适时引入。 ”

     走班现象在海门中学并不普遍。记者发现,该校仍然以行政班为主,只有在非高考科目的选修课上才会出现走班。

课堂教学: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如何使新课程所蕴涵的创造性得到充分涌动?海门中学的回答是:聚焦课堂,让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演绎新课程的精彩!

“教案学案一体化”这一独特的集体备课形式成为海门中学提高教师教研、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我们这样做是为了积极对现有新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对教师的二次培训。”成校长对学校组织科任教师分学科集体对现行教材进行统一备课、统一教案学案(变分工备课为人人独立备课后再统一)的做法很满意。他说,这种方法在学校年轻教师偏多的情况下有利于保证教学质量。

如果说集体备课是海门中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题,教师的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是否显著则成为学校衡量一堂课是否达到“好课”的标准。“让每一句话都有用,每一道题都有针对性,每一分钟大多数学生都有收获。”在学校开展的“每周一课”(各教研组每周开出一堂研讨课)系列活动中,教师们总是苦练内功,力求达到这样的“好课”标准。

评价机制:优化出的导向作用

    如何建立与新课程理念相一致促进师生素质发展的评价机制,是此次新课程实验的焦点,也是难点。

成校长介绍,学校是这样破解这个难题的:一是紧紧围绕提高教育质量这个中心,二是牢牢把握高中新课程理念这个依据,三是建立在对原有制度的扬弃基础上,四是制度的确立经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反复商讨协调,五是制度的确立起到引领实验、凝聚人心、鼓舞干劲、促进发展这个目标。

建立电子档案、由教师及时记载,学校及时监督认定;充分利用统计学原理建立多维度、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自评、互评、家长和社区评价等多元化评价形式……目前,学校已建立了《学分制管理办法》、《教师综合素质评价办法》、《高一学生发展性评价办法》等评价制度,对新课程实验起到了一定的导向和牵引作用。

      “认认真真对待,扎扎实实实践,在摸索中前进,在前进中不断完善。”这不仅是海门中学的实验理念,相信也是新课程所倡导。

 

访谈:

在严峻考验中破冰前行

本报记者 雷玲

从进入高中新课程以来,海门中学已经在改革的路上实实在在地探索而行近两年了。作为江苏省推出的样板校,海门中学的改革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用校长成锦平的话说,改革再艰难,也只能打胜仗,不能打败仗。新课程中我们究竟会遇到哪些难解的问题?应该怎样应对?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校长成锦平。

记者:从海门中学近两年的高中新课程实验看,您认为在改革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成锦平:从全社会范围来看,当前新课程改革主要面临三个方面严峻的考验:一是社会诚信的缺失,影响了体验性、表现性评价机制的形成。二是教育评价的功利化、唯一性已经严重阻碍新课程的推进。三是学校师资、资源和教学技术水平的相对不足不高,制约了新课程的实施质量。

就学校内部而言,问题主要出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教师观念有待转变、素质有待提高。教师由于长期的工作习惯,形成了惯性思维,其工作方式、教学方法、思维模式一时还难以逆转,有些教师还缺乏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二是缺少必要的时间和空。对学科教学而言,教师最缺少的是课时。这个矛盾不解决,能力培养、实践探索只能成为美好的纸上谈兵。三是教材容量太大,知识联系出现断档、空漏和缺乏,教师补充的内容太多。四是学生负担过重,互动生成太少。五是高考方案滞后出台,不利于新课程的实施。

记者:经过近二年的探索和实践,您对新课程实验是否有更深入的思考?

成锦平:我们觉得这次课改理念很好,但本土消化不够;课改设计很细,但实践检验不够;课改行动已展开,但社会和学校的评价远远没有跟上。

记者:您是否有好的建议?

成锦平:我们建议一方面要创设良好的环境,即要尽快出台高考方案。要坚持科学性、导向性和可接受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新课改精神评价学校和教师;各级政府主动承担责任,引导社会舆论,提供政策支持。第二方面要完善实验教材,即编写和修订教材不仅由学科教学法专家组成,更要引进科学家、学科专家和一线杰出教师;教材编者不仅要根据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而且还要兼顾基层学校实情,控制教材容量,强化核心、主干、先进知识体系;统筹好初、高中和学科间的衔接。第三方面要加强师资建设,即高校要开设与新课程相匹配的专业和课程,师范院校在毕业前应对学生新课程培训;适当放宽人事编制,加强在职教师的脱产进修;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坚持以合作、探究、反思为主的校本培训,持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第四方面要建立全省使用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以利于校内外、师生间的交流合作,促进新课程的推进。

 

海门中学改革亮点

走班

鉴于中学生自制力差和升学压力的要求, 海门中学在高一、高二年级开课中,体育和美术等科目(非高考科目)实行走班授课制,原则上4个班为一个选课单位,四个班的学生根据所选模块重新组合成教学班上课。

社区服务

海门中学的社区服务,由于学生基本为住校生,故学校提倡学生在校内的小社区进行社区服务,每个班负责一个星期的生活区--宿舍公共区域的卫生保洁(物业负责办公区),家长会时向家长介绍要求学生进行社区服务的意义,得到家长理解和支持,发挥学生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的功能,学校对于社区服务的班级进行评比,学期发给班费奖励。

导护制

海门中学行政值班和老师导护制是一个亮点,校行政人员和老师佩戴胸卡轮流值班,在校园内和食堂检查学生纪律、纠正违纪行为,及时发现问题,同时防止意外事件的出现。学校以学期为阶段象征性的对参加导护的老师予以奖励。

教案学案一体化

这一独特的集体备课形式成为海门中学提高教师教研、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即学校组织科任教师分学科集体对现行教材进行统一备课,变以往的分工备课为人人独立备课,在每人独立备课的基础上实行主备课主讲制度,最后再统一教案学案。

 

根据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助理刘坚教授的推荐,计划推出以下学校为首批报道的样板校:

1.海南省洋浦实验学校;

2.深圳育才中学;

3.深圳中学;

4.宁夏银川一中;

5.山东潍坊实验学校;

6..江苏海门中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