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说标题作用

(2020-02-18 22:50:35)
分类: 小说答题

标题含义:

1、在理解题目本意的基础上,表层含义是什么?

2、如果有深层含义,那么深层含义是什么?是否运用了双关手法、比喻辞格或象征手法?


标题作用:

1、交代主要人物形象及其特征。《装在套子里的人》

2、交待故事情节,概括小说主要事件。《林黛玉进贾府》

3、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 《项链》  《药》   

4、创设故事背景。 《祝福》

5、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吸引读者的眼球,使读者产生阅读的冲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6、点明时间地点,渲染环境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或:交代了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
《荷花淀》《故乡》
7、作为情感的载体,寄托作者情感。《半张纸》                      
8、运用手法、生动形象,意蕴丰富。(象征、比喻 、双关等)     《变色龙》
9、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祝福》



标题

 

小说常见的拟题方法有:

1、以人物(形象)为题,如《棋王》、《阿Q正传》比如:《桥边的老人》《怪人》……

作用:

a 从人物形象上看,突出(丰富)人物形象,突出了 人物形象的……品质;标题人物与文中其它人物是否有对比。

b 从情节上看,小说是不是以人物为线索,叙述了……的情节;标题是否呼应文中的某个细节;

从主题上看,突出(揭示)主题, 通过叙述某某人物的故事,突出了(揭示了)……主题。

从读者角度看,  是否能够引起读者深思。

如《白痴》:“结合你对小说的理解,分析作者为。什么以“白痴”作为小说的标题。

1分)从情节上看,小说的主人公就是白痴,故事就是围绕发生在白痴身上的事来铺开故事情节的。并且以“白痴”为题与文中他牙缝里挤出两个字:“白痴”相呼应,

1分)从主题上看,展现了少年的心路变化历程,突出了(主题)作者对不文明行为的无比愤怒。

1分)从人物形象角度看,小说中白痴的热心奉献、行为文明、情感丰富,跟正常人的情感冷漠、爱心丧失、无视文明的现象构成了鲜明的

1分)从读者角度看,以“白痴”为题,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从而能够引起读者深思,深化了主题


2、以事件为题,比如:《宝玉挨打》、《失街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作用:

a从情节角度看, 是不是线索,突出主要故事情节。

b 从主旨上看,小说紧扣中心事件,叙述了……故事,突出……主旨。

突出人物形象,

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

《洗碑》情节“碑”是贯穿全文情节的线索;(人物“碑”“洗碑”双关,暗示罗永才的心理及其转化(由“悲”到“洗悲”)过程。(主题洗去悲伤,走出阴影,保持乐观豁达。

 

3、如果以时间如《礼拜二午睡时刻》、地点如《荷花淀》《第9车厢》、环境如《晚秋》《祝福》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的作用。

有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即一语双关。深层义指 比喻义和象征义。

如《黄昏渡》:“作者以‘黄昏渡’为题目有何用意?”

1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黄昏渡”时间“黄昏”和地点“渡口”

2创设故事背景环境,渲染氛围,“黄昏”作为故事发生的特定时间,其实也是一种夕阳西下的景象,加上地点在人迹罕至的荒郊野渡,无形中形成了一幅萧瑟凄清的背景环境渲染了萧索的氛围

3)双关手法,对于小说主人公老何而言,“黄昏”隐喻他的人生已是“黄昏”,在人生的黄昏幡然醒悟,配合警方抓捕逃犯,守候黄昏迎接美好的明天;同时“黄昏”也隐喻年轻盗贼的命运已到“黄昏”——穷途末路,不可能逃脱法网,给人以警醒作用。

(4)还可以从突出人物形象和主旨回答

 

4、为题,如果以物件(物象)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作为结构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如《药》、《项链》《炮兽》《半张纸》《魔盒》《雨中之猫

如《炊烟》:“你认为小说为什么要以《炊烟》为标题?”

1)有概括情节的作用,小说中写到饥荒年代吃饭时升起的炊烟,让人印象深刻;

2)有隐喻象征的作用,炊烟代表美好的生活,表达作者对温暖宁静生活的向往;

3)有揭示主题的作用,小说中今昔不同生活的对比,能引发读者对生活的思考。

如《药》本文题为“药”,请探究标题“药”的作用。

连接线索作为“药”的人血馒头,连接了华、夏两家的故事,使明暗两条线索互相连接

概括情节小说围绕“药”展开情节:买药—吃药—谈药—吃药后的结果。

揭示主题落后、麻木的群众享用的革命者的鲜血,不是医治病苦的良药;革命者严重脱离群众的革命,不能疗救中国社会;要医治群众的痛苦,疗救中国社会,必须启发群众觉悟,动员群众起来革命,这才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一剂良药。

 

5、以主旨(寓意、情感)为题,如《差别》、《春之声》

小说标题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