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学术 |
分类: 文言文 |
分类: 写作指导 |
分类: 写作指导 |
种树郭橐驼传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脊背高起的样子)伏行(弯着腰走),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用这个名字称呼我确实很恰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以种树为业。业,以……为业),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观赏游览)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争着迎接和雇用郭橐驼。迎取,迎接。养,用、使)。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高大茂盛),早实以蕃(结果实早且多。实,结果实。蕃,多)。他植者虽窥伺效慕(暗中观察仿效。效慕,仿效),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活得长久且孳长茂盛。孳,繁殖)也,能顺木之天(天性,指自然生长规律),以致其性(使它依照本性生长。致,使达到)焉尔。凡植木之性(指种树的方法。性,性质、方法),其本(根)欲舒,其培(培土)欲平,其土欲故(意思是种树要用旧土),其筑(捣土)欲密。既然已(已经种完了。既,已经。然,这样),勿动勿虑,去不复顾(离开后就不再去照看它。顾,照看)。其莳(栽种)也若子(像对待孩子那样),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损伤它的果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拳曲,伸展不开)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培土)如果不是多了,就是不够]。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宠爱),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用指甲抠树皮来察看它是活着还是枯死了。爪,指甲,用作动词,用指甲抠、掐。肤,指树皮。生枯,生死),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背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不如我,比不上我)也。吾又何能为哉!(意思是,我又有什么特别的能耐呢?)”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做官治民。理,治),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做官的。长,统治、治理。人,民)好烦其令(喜好多发政令。烦,繁多),若甚怜焉(好像很怜爱百姓的样子),而卒以祸(到头来因此害了他们)。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勉励)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早地煮茧抽丝。缫,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而,你们的。绪,丝头),早织而缕,字(养育)而幼孩,遂(成、养好)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我们小民)辍飧饔(中断吃饭来慰劳官吏。飧,晚饭。饔,早饭)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又怎么能使我们人口增多、生活安定呢?蕃,使繁盛)故病且怠(所以困苦并且疲倦。病,困苦)。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种树郭橐驼传》以老庄学派的无为而治、顺乎自然的思想为出发点,借郭橐驼之口,由种树的经验说到为官治民的道理,讽喻封建统治阶级有时打着爱民、忧民或恤民的幌子,却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1.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体现他所种之树受欢迎的句子是:“ , 。”
2.体现郭橐驼种的树不怕“移徙”的句子是:“ , 。”
3.体现郭橐驼种树技艺高,种的树枝繁叶茂,早熟多果的句子是:“ , 。”
4.郭橐驼种树的“秘籍”是“ , ”,这既是总括种树经验,也暗含了全文的寓意。
5.郭橐驼正是顺着树木的自然生长规律栽种,从而保护了它的生机,因而收到“ ”的理想效果。这正是郭橐驼种树“无不活”的诀窍。
6.“他植者”违背树木的本性,种树时“ , , ”,因此必然招致“木之性日以离”的恶果。
【参考答案】
1.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皆争迎取养
2.或移徙 无不活
3.且硕茂 早实以蕃
4.能顺木之天 以致其性焉尔
5.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6.根拳而土易 其培之也 若不过焉则不及
顺天致性即顺应自然生长规律,使事物的本性发展。郭橐驼掌握了这一秘诀。他顺着树木的成长规律栽种,促进了树木的生根、结果。因此他种树“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
运用示范:
事物的本性对事物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违背事物的本性,没有做到“顺天致性”,往往会导致事倍功半的结果。同样是种树,郭橐驼在培土、踩实后就“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与不善植者“爱之太恩,忧之太勤”形成鲜明对比。由于没有顺应树之本性,不善植者种树总难有所成就。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人明白了这个道理。那个帮助禾苗生长而累得筋疲力尽的宋国人,到头来却落了个禾苗枯死的惨痛教训,成为孟子告诫培养内心浩然之气之人如何积累正义行为时所举的著名反例。战国时期,李冰父子在修建都江堰时顺应了岷江的水文特性,使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得到了后人的一致赞扬。这些无不说明“顺天致性”才能事半功倍的道理。
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摸清事物的发展规律,也就是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本质联系,从而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这是做到顺天致性的重要前提。
运用示范:
规律虽看不见、摸不着,却时时处处显示它的存在和影响力。树木有其生长发展规律,要使树木栽得活、长得好、长得快、早结果、多结果,郭橐驼的诀窍就是“顺应树木生长发育的规律”。此外,关心要适时,照顾要适度,适可而止,恰到好处。并不是“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树木就越是长得好,长得快。无论做什么事,过度了就往往会导致相反的结果。这就是“物极必反”的道理。
种树和育人的道理是相通的。郭橐驼尊重树木的本性、天性,我们也应尊重人才成长的规律,给各类人才自我成长的空间,避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
运用示范:
孩子好比花草树木,有着各自的生长需求。如果一味地要求他们生长在被强行设定的“花盆”里或者“温室”里,那么他们就可能没了舒筋骨、展枝叶的空间,没了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塑造人,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因此,应“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让孩子尽情享受当下的幸福。“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没有必要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明天而提前给孩子设置这样或那样的“假如”。汝当不及郭橐驼乎?
请以“真理可能很简单”为主题写一段文字,300字左右。要求结合《种树郭橐驼传》的内容去论述。
示范语段:
一般人种树常识细节没有到位自然种不好,比如种树时树根卷曲,又换了生土;给树培土的时候,把握不好度,不是过紧就是太松。但更大的问题是有人做好了这些,但因为他们“爱之太恩,忧之太勤”,结果过度干扰树木生长,“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事实上,世上很多难事的奥秘也在于及时放手,顺其自然,而不要过度执着。不管是教育、人际交往都是这样的道理。在人类的能力借助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的情况下,做加法比起做减法要容易得多、充满诱惑得多,似乎也离成功更近,而后者往往是解决之道。
郭橐驼这些话很可能早就跟很多人说过,而不会只是作者提到的某个知情人,但结果很可能是人们不愿意相信他会如此坦诚,其所分享的内容必定不是最关键的。他们执着于自己认为的真理,认为真理必然是复杂高深的,实际上真理很可能很简单,就在他们的身边。
《种树郭橐驼传》教考衔接作文
《种树郭橐驼传》)
适用话题:
顺其自然,尊重规律
故事简介:
郭橐驼是一个传奇人物,他外貌不佳,“橐驼”还是别人给他取的外号,他却欣然接受;他种树技艺高超,名震京城,别人学不来。后来橐驼自述种树秘诀:“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教考衔接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柳宗元笔下郭橐驼的种树诀窍,细细思忖,又何尝不是育人之法呢?其实,生活中人们也常常以“种树”喻“育人”,如成语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俗语也说“小树要砍,小孩要管”。
作为青年的你对此有何感受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切题立意:
1.育人如种树,要尊其天性,不扼其本性。
2.自由绝不是散漫,“顺木之天”也不是弃之不管。
3.种树不易,育人更难。
佳作示范 :
种树和育才
《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能够凭借他的经验将树养成“硕茂”之状,且“其实且蕃矣”而扬名天下。其实,“种树”恰如“育人”,那对于育人而言,又怎样让各种不同的“材”经培养而成为“栋梁”呢?
郭橐驼的成功在于培植树木能顺其天性,“顺其天性”是其培植的指导思想。可是,我们现今的教育是否真正按照育人的客观规律来操作的呢?学生每天的时间被划分成了许多小块,学校严格地规定着学生几点到宿舍,几点到教室,什么时候学什么课,什么学科的课上学什么内容。学校还给学生设定好了条条框框,哪里是平安区,畅通无阻;哪里是雷区,千万勿涉。学生整天被围在四堵墙内学习僵死的知识,远离社会和生活……而老师,对学生“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更有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因此,老师成了教育专线上的教育狂人,紧紧张张的关注着学生的成长和成绩,辛辛苦苦地扭曲着学生的人格和性格,使“其性日以离矣”。学校、家长、社会都把学生的成长成材的唯一方式定位到高考上,定位到教室内。为此,孩子们少了多少快乐和体验啊!
可是,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在这个世界上学生的考试成绩永远都有好、中、差之分,永远不可能等同。作为一名老师只要能够顺应人的、个体的成长规律,使学生自由的、最大限度发挥个人特长就是最好的教育。所以,对老师而言,或许最合适、最因材施教的方式就是对于有主观能动性的学生择时提醒、鼓励;对于没有主观能动性的学生要进行调动,并帮他树立目标,寻找合适的发展途径。学生的成长环境需要的是自由和宽松,并适度的施以阳光和雨露。有时候,对学生关注、约束的太多实际上是对学生成长的伤害和阻碍。
可是,拒绝过多的关注和约束,是否意味着完全放手呢?当然不是。学生要得到全面的发展,家庭、学校与社会应该给与学生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在这个基础上各自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只有三者很好地有机统一起来,我们的教育才能实现效果的最优化。在如今生存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的现代社会,很多家长误认为孩子的教育应该是学校的事情,与家长没有的多大的关系,这是一种相当错误的观点;再者就是几代人溺爱一个孩子,为其包办一切,而非引导教育孩子成长。家长要做孩子的榜样;孩子的习惯要从小培养。为人处世的方式家长言传身教,学习习惯家长更是堪为楷模,孩子们在家长的榜样与熏陶的作用下养成诸多好习惯,才能为他们以后的自我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就好比一棵树,在种下它的时候,如果你将它树得不正,培得不实,它就会歪,歪了不去从根子上纠正它,只知道用两根棍子的外力来支撑它,那这棵树越大则棍子承受的压力也就越大,直到把棍子压垮为止。反之,种正了,培实了,活根了,树就会自然的健康成长,经得起雨雪风霜了,也不需要两根棍子来支撑了。
所以,给孩子自由,也让孩子知对错、明得失,这才是最好的育才啊!
分类: 写作指导 |
分类: 诗歌 |
18岁青春最美丽——致青春
(陈)青春,是长大,它在你不断长高的身体里觉醒,像春天河流下的水草悄悄生长。
(若)青春,是18岁,它让你拥有了爸爸的高度,让你拥有了妈妈的灵动。
(吕)青春,是长大,它登上你的生命舞台,像带着朝露的蓓蕾含苞待放。
(延)青春,是18岁,它让你有了健康的体魄,有了理智的头脑。
(高)青春,是李白的纵情山河,豪情满志,乘风破浪;
(艳)青春,是苏轼的大江东去,豪情满腹;
(合)青春,是周恩来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陈)18岁的青春,最美丽——致敬我们的青春,致敬我们的成人礼!
(若)18岁,是人生的分水岭。今天,18岁,你们不再是父母膝下撒娇的孩子,不再是躲在父母羽翼下的雏鸟,你们将成长为一个遵纪守法、知书达礼的青年。
(吕)今天,18岁,它是人生的转折点。你们将告别依赖,你们将书写理想、责任和奉献。
(延)今天,18岁,它不仅是生理的成熟,还意味着心理的成熟。因为从今天开始,你们不再是未成年人,而是一个法律意义上的成人。
(高)成人的内涵是什么?是成熟,自主和追求。
(艳)成人的内涵是什么?是责任、自律和付出。
(合)18岁,你们已经成为国家公民,享有宪法赋予的一切权利。
(陈)18岁的青春,最美丽,你们会体会到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自由。
(若)18岁的青春,最美丽,你们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你们将和父母兄长一样,共同担负起对国家、社会和家庭的责任。
(吕)古人说,齐家治国平天下,今人说天下兴亡,我的责任!一个民族的振兴,一个国家的强盛,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
(延)现在,事业的火炬将传递到你们手中了,你应该也必须自信昂首地面对社会,你应该也必须更多地思索如何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发展社会。
(高)18岁意味着责任,也意味着自律!昨天,有作为监护人的交母为你们遮风挡雨,有爱你们的老师在左右搀扶。
(艳)今天,你们将独自面对道德约束,独自承担法律责任:
(合)18岁,是你们值得铭记的日子。
(陈)18岁是含着露珠的花朵,它的美来自阳光的照耀,它的姿态需要绿叶的陪衬。
(若)从蹒跚学步到咿呀学语,从少年花季一路走来,你们的身上无不充溢着父母爱的辛劳和汗水。
(吕)十八年的艰辛、劳苦和付出,十八年的快乐、幸福与自豪,都将成为你们心中水远的珍藏。
(延)亲爱的同学们,在你们跨入成人行列这一幸福的时刻,切不可忘记你们的父母,正是他们无私博大的爱,才成就了你们的今天幸福庄严的时刻。
(高)同学们,当水和石相撞,产生水花,当铁和力相撞,产生火花;当青春和信仰相撞,产生壮美的人生。
(艳)同学们,当小桥和流水相遇,产生江南;当美好和梦想相遇,产生希望,当时间和坚持相遇,产生奇迹。
(合)当青春、激情和才华相互撞击时,产生的将是风华正茂的成年!
(陈)如果说今年五月是你们成人奠基之礼的话,那么明年六月就是你们金秋收获的季节,
(若)我相信你们一定能满载自信起航,充满实力应战,在高考中金榜题名。
(吕)为母校创造辉煌青年们,拼搏吧,去流淌你们的汗水,
(延)为母校创造辉煌青年们,拼搏吧,去收获你们兴高采烈的泪花。
(高)今年的五月是见证,明年的六月是收获,挥洒完所有的汗水,一草一木会为你们作证,你们是好样的!
(艳)狭路相逢勇者胜,你们用勤勉和智慧,纵横驰骋青春。你们用坚毅和执着,叱咤风云赛场,(合)相信你们一定无悔于青春,无愧于父母、无愧于邢台三中!
分类: 教育管理 |
成人礼流程
1. 成人礼开始:全场肃静,奏乐停止。
(高):冠礼和笄礼,是中国传统的成人礼。今邢台三中2022级同学,年已十八,加其冠笄,成其礼,以表成年。
2、初加:
(高):“成人礼第一项:初加冠笄,请出”。(奏乐)(正宾起席。学生走出,正坐于席上)
(高):“跪”。
(高):请正宾祝辞。
(刘景亮/刘晓燕)正宾为将冠者略微整理头发。然后站起,到捧缁布冠的执事面前,奉缁布冠的执事略向前,奉上缁布冠。正宾右手持冠的后端,左手持冠的前端,仪容舒扬行至冠者面前立定,笄者跪于席上,有司奉上罗帕和发笄,正宾走到笄者面前
然后致(刘景亮/刘晓燕),(刘景亮/刘晓燕):“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然后,为将冠者加上方巾;赞者为笄者象征性地正笄。
(高)(刘说完语音后,我再解说):初加冠笄之后,表示自此拥有部分成年人的权利和义务,可以从事文职工作。从此要担负起对社会的责任,明辨是非,怀仁守义。
3、二加:
(高):“成人礼第二项,二加,冠者着皮弁,笄者加发钗”。下面有请正宾祝辞。
正宾(刘景亮/刘晓燕)为:“吉月令辰,乃申尔服。敬尔威仪,淑慎尔德。眉寿万年,永受胡福”。
(高)刘说完语音后,解说其动作:二加表示自此可以从事武职。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华夏自古为崇文尚武之邦,身为华夏儿郎自当重文德,修武艺,保家卫国。
3. 三加:
(高飞):“成人礼第三项,三加,冠者着梁冠,笄者加钗冠”。下面有请正宾祝辞。(仪式基本同初加)。
正宾加冠(刘景亮/刘晓燕):“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黄耇gu无疆,受天之庆”。
(高)刘说完语音后,解说其动作:三加表示自此拥有从事祭祀的权力。祭祀在古代是极为重要的礼法,而祭祀最重要的要求是祭者的虔诚。君子怀其德,存其义,行以祭祀,其礼于心,而不囿于形。子曰: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吾不在,如不祭。
5、三拜:
(高):成人礼第四项,“三拜”,“冠者、笄者三拜,学生起”。(学生起。音乐停止,全场肃静。)
a. (高):一拜父母,准备(学生起手);起(学生举手加额);一拜父母,感念父母养育之恩(学生齐说:感念父母养育之恩);拜(学生拜);起(学生起身);放(学生放手)。
b. (高):二拜师长,准备(学生起手);起(学生举手加额);二拜师长,勉力求学,发奋进取(学生齐说:勉力求学,发奋进取);拜(学生拜);起(学生起身);放(学生放手)。
c. (高):三拜孔子,准备(学生起手);起(学生举手加额);三拜孔子,传承文明,报效祖国(学生齐说:传承文明,报效祖国);拜(学生拜);起(学生起身);放(学生放手)。
6、礼成
分类: 高中小作文 |
分类: 教育管理 |
分类: 教育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