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断超越自己的冯俊竹

(2016-01-24 22:40:31)
标签:

祁门教育网

祁门一中官网

祁门一中贴吧

祁门博客

祁门一中教师

分类: 原创●信马由缰

不断超越自己的冯俊竹


  文\惠振坚

  八年前冯俊竹是吴明华老师班的一名问题层出不穷的学生,八年后,他给原班主任吴明华老师打来电话并发来一封一万多字的电子邮件。借用他的原话:像一个喜获新衣的孩子微笑着转着圈展示自己一样,诉说着这八年自己的成长。

 

  这位当年的所谓差生在高考补习后,仍然只是录取到录取分数极低的一所专科院校――景德镇高专。读专科期间,起了考“专升本”的念头,在同学们怀疑的目光中,没有头绪,却开始着手备考。随后的轨迹可以描述为:专升本最终落败,转而通过自学考试取得本科学历。按说可以作罢了,到顶了,可这位冯俊竹同学又有了在旁人看来不切实际的想法,想以自考本科的学历去报考南昌大学的研究生,经过一番难以想象的曲折,竟然最终还真录取成为南昌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名研究生。这位录取成绩最后一名的冯俊竹同学在短时间内被大家推举为研究生班的班长,不久成了班上在国家级学术期刊与省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最多的学生,到读研毕业,盘点一下,成了班上获得各类荣誉奖项最多、毕业就业去向最好的一个。工作之后,他经常应邀给一些企业写宣传文稿,在相关媒体上发布,不断获得好评……

 

  命运开始青睐起多年前的“差生”冯俊竹,命运女神为何态度大变?他在信里这样写到:如果有人告诉你,你只能怎样,你应该站起来告诉他你还能怎样。他就是以这样一种自我救赎的方式走过了那段不可思议的转变历程。

 

  我相信这位学生打电话给原班主任吴明华,激动地告知自己的近况,以及这么些年在他身上所发生的一切的初衷,是想要表明当年的“问题学生”和所谓的差生,只是一个潜能没有被激发出来,一个心智尚未成熟的学生,那绝非是烙在他的人生各个战场上注定失败的标志。

 

  “问题学生”冯俊竹其实拷问着我们教育当中为人诟病的方式方法问题。冯俊竹八年前也曾是我的学生,我承认我当时也并不看好这样一名学生,如许多老师一样,目光都投在那些能静下心气、成绩优异的学生身上,吝于给这样一名学生赞许的言语、欣赏的眼光。我们教师都紧盯着那几门高考学科,对于学生学习之外的兴趣,学科之外的潜能,基本上一无所知,也压根没有了解的兴致。这无疑铸成了这样一个事实——对于学生的了解失之片面,方法简单。语言的炮火哪怕能致人体无完肤,呵斥与打击起来也毫不容情,对于敏感的心灵可能就是毁天灭地式的重创。

 

  追忆起来,在自己多年的教学教育过程中对待学生上曾有过不少欠思量欠妥当的地方,有过方法措施失之简单粗暴之时。我现在相信老师的肯定与赞赏,期待与希望,都有可能在学生内心深处悉心珍藏,而怨恨与不满也会在秘不示人的心底某处深藏着,那可能是老师的失察甚至于歧视所造就。不同的收藏,对应地会显现学生的各种状态,有学习方面的,有表现方面的。我们有没有一探究竟的精神与意愿呢?我们有没有反省的精神与意愿呢?当了多年的教师后,包括自己在内,一些人尚不完全具备职业所应具备的耐心与修养。

 

  这些年来,教育的方式方法也在不断地调整变化,如今并不匮乏对学生应进行多元化评价方面的文章,说的都很在理,说的也很全面,可是,如果我们去考证一下在实际教育当中的运用,恐怕不是很乐观。停留在纸面上、停留在嘴上、停留在公开的上课演示上的现象仍比比皆是。这也使得在学校阶段,因学科成绩受挫的学生仍不鲜见,兴趣爱好之芽没有萌发的环境,潜能没有被激发的条件。令人稍感欣慰的是,学校和教师在这方面开始进行着影响深远的尝试,学校开展艺术节活动就是很好的例子,向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示的一个崭新平台。

 

  学生冯俊竹在高中并非乏善可陈,对语文作文的偏爱和超出同班同学的写作能力淹没在多门学科的低迷状况之中,溃不成军的各科成绩也使得该生淡出了教师注目的焦点。教育有时真的需要一份爱心,更需要一双慧眼。

 

  学生未来的发展有无限多的可能性,只盯住学习成绩一个方面显然是教育的歧途。以多元化的视角去看待今日学生,是教师宽阔的教育胸怀的体现,也是有使命感的教育者的追求目标。学生未来有无限多的发展可能性,即便是最聪明的大脑也不可能预见和描摹出一个班级学生未来人生的精彩内容。

 

  教师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今日学生,一些教师这方面已经有着成功的经验。对学生一篇略显稚气的作文的欣赏,对学生助人行为的肯定,对学生才艺的赏识,不能说没有可能成为一个学生学习生涯中弥足珍贵的转折点。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对此有着一个值得教师百般玩味的见解:如果一所学校相信教育的巨大力量,而且在那里根本听不到“他将是一个无出息的人”之类不可救药的话,那么这个学校的学生集体的精神生活就具有无与伦比的乐观主义色彩。

 

  教师的作用当然不能自我夸大,教师只伴随学生心智成长过程中的一段不长不短的时光,在离开校园之后,教师曾经的评价与判断也许会偶尔地在学生的心头回荡。教师的言语并不具有一言九鼎的效力,教师也不可能有法力做到对学生的未来提前盖棺论定,但对学生成长过程中心理的影响之大也不容轻视,有了教师的一句赏识之言,可能会对于学生起着难以估量的助力作用,可能会无形中减少许多冯俊竹式的曲折,未来之路也许就会走得更踏实更具信心。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视呵护学生敏感与脆弱的心灵为己任,教师应首先成为一名熟知学生心理活动的教师。我想起了特级教师张丽钧的一句话:老师每天都在发布预言。当岁月之舟把学生推离了学校,他们没有遗忘,他们将仍然记得,一个老师曾经的期许与厚望。有时,稍稍夸大其辞的预言就成了学生的努力方向,甚至于成为学生一个无怨无悔的选择,引领人生的不断成功。语言是神奇的,教师的工作是神性的。

 

如何走进“问题学生”的内心是普通中学不容回避的大课题。

 文\惠振坚

 

不断超越自己的冯俊竹

不断超越自己的冯俊竹

本博近期发表于黄山日报社旗下《黄山晨刊》的文章:

 
拒绝变化的日子(2015.12.29):http://www.hsdaily.cn/hsck/html/2015-12/29/content_10_3.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何马散步
后一篇:烧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