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城大城

(2015-08-01 23:12:18)
标签:

小城大城

年青人的使命召唤

祁门年青人的去向

祁门人网

杂乱无章的陈述

分类: 原创●信马由缰

小城大城

                                             文\惠振坚

  这座小县城经过这个暑假,又有近千的毕业生奔赴各地。这其中有百分之五十的考生达到了本科线,将奔向大城市的高等学府,不及本科线的也到外地去读专科,就是没有考取的,也将换一个地方去补习。

 

  小县城的老师平日里有意识无意识地向学生输灌,考到外地去,考到大城市去,在那里才有可能实现你的理想,在那里才能有一个更高的起点。话并不错,小县城确实不适合年轻人的节奏,也无法提供年轻人放开手脚发展的足够空间。

 

  这样的情况持续有许多年了,大城市如无形的磁石吸引着小县城的毕业生,大城市在无限膨胀,小县城人口数在不断萎缩。到大城市去,是学子们自己的愿望与理想,到大城市去,也是打小他们的父母就寄寓在他们身上的厚望。

 

  就像偏远地方那些逐渐荒凉的村落,好像年轻人生来的使命就是离开,离开所在的乡村,离开旧居,离开父母,到远远的他乡去,好像唯有这样,才能表明已经踏上了成功的第一步。

 

  一位大学生毕业后,宁愿在省城里当推销员,也不愿意回到小县城,怕回来后被别人看成很失败很落魄,而不回来,似乎就仍握有成功的希望,似乎仍罩着神秘的光环。心底里的价值观认定,哪怕在大城市里徘徊,也比在小县城里的安定更好,年轻人渴求经历渴求体验渴望成功的炽火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平息。

 

  偶尔返回小县城来的人,往往是休假式的,抓紧吸几口小县城的清新空气,又义无反顾地一头扎入大城市的雾霾当中去。

 

  那些在大城市就读的学生,或者在大城市里谋到一份工作的年轻人,是他们在小县城里的父母从不厌倦的谈资,当然也一直是他们物质上的坚强后盾。

 

  多少小县城的父母把积攒了几十年的积蓄拿出来,为他们的孩子在大城市里交上一个首付,做父母的无论如何是要在关键时刻帮衬这个孩子一把,孩子是他们播到远方的一颗希望的种子,这颗种子在远远的大城市里艰难地扎下根,伸展最初的几片枝叶的时候是最需要他们无私且慷慨的资助的。孩子的成功会很自然地被视为父母的成功。而这种成功的背后却意味着他们年老的时候是得不到多少子女的关照的,鞭长莫及啊,中国人养儿防老的观念正在溃堤,远方的孩子如果不带来意外的烦恼就算是新时代的孝顺了。

 

  小县城里的人如果买房子,也宁愿去买市里的,小县城的现房多到成灾了,开发商的资金链有断裂之虞,而大城市的房子不论建多少都仍然奇货可居。小县城不顾自身贫血的状况,源源不断地向大城市输血,大城市的发展鲸吞着无数个小县城的人力与财力。

 

  当然,也有孩子留在了小县城里,辜负了父母闯出去的期望。那些看似最无用的最愚笨的孩子,因为学业不济留在身边的,却是对父母照应最多的,是父母头痛脑热时,身边那个可以端水送饭的人。而最成功的孩子,可能在省城,也可能在首都,也有可能在国外,一年也未必能回家一趟。

  小县城里除了发展的空间过于窄小,可以“一眼望到老”,日后的成就无法与在大城市工作的人相提并论,月收入年收入更是不能比肩,其实小县城也有小县城的好啊。较为缓慢的节奏,较低的生活开支,清新的空气,满大街的熟人,在这里,还应该会较少地感受到压力与寂寞吧。

 

  小县城留不住人,人往大城市跑。大城市留不住的,往国外跑。跑来跑去,其实是一个圆,六十岁的时候七十岁的时候,一个人跑来跑去的冲动就会平息了,就会折返,由国外回到国内,由大城市折返当初出发的小县城。这个过程中,可能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个人的经历,如果这也是成就的话,更多的是个人的自我看重吧。人只有到老了的时候,才一切都又扯平了吧,那个时候,无所谓小县城大城市了,那个时候,可能最具价值与意义的字眼就是:活着。

                                          文\惠振坚


本博近期发表于黄山日报社旗下《黄山晨刊》的文章:

 
拒绝变化的日子(2015.12.29):http://www.hsdaily.cn/hsck/html/2015-12/29/content_10_3.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小强
后一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