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5-08-05 21:44:34)
标签:

祁门一中搬迁

祁门新城区教育园区

祁门开发区

祁门一中贴吧

屯溪一中搬迁

分类: 原创●信马由缰

 文\惠振坚

  学校是有历史年代的老学校,原先在县城的北郊,我二十多年前读高中的时候,学校周边十分冷清,甚至用荒凉来形容都不为过,一路走到学校要经过几处臭得理直气壮且臭得肆无忌惮的露天大粪坑、几块蛙鸣聒噪的农田、还有一长溜的牛棚。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学校处在闹市般的县城北部,这种热闹是周边商品房与别墅的的合围带来的,是紧盯着学生口袋的商家带来的,还有汽车如过江之鲫的大阵式,以致于在校门前的公路上达到创记录的一天四堵带来的。

 

  学校把各年级放学时间错开,以避免造成校门前道路上更严重的拥堵。除了住校生,走读生几乎是人手一辆电动车或山地车,电动车在学校里有一两千辆吧,几乎成了县城高中学生的标配,学校专门开辟了一处电动车停放场地,这是倒逼着学校进行管理的结果,否则校区内就无法挪动步子。县城里不是没有公交车,但是公交车是学生一族指望不上的,运行的辆数极为有限,时间上也未必靠谱,绝大多数学生的居住范围在一两公里以内,电动车也就很自然地成了追求来去便捷迅速的学生的首选。

 

  骑起电动车的学生并不意味着从此畅行无阻,从此不再迟到,能不能及时到校跟交通工具的关系不大,骑电动车的学生愈来愈多,迟到的现象却并未减少,这与道路越来越不通畅不无关系,拥堵似乎是一夜间出现的,在大家还没有思想准备的时候就来了,几乎每一次校门口的堵车中都能听到人们的抱怨,车太多了,车怎么这么多!说这话的人大约没有意识到他自己也是添堵积极分子。大家抱怨什么都是滞后的,车子多起来了,道路是滞后的,大雨来临时,下水道是滞后的,手机在学生中普及了,管理是滞后的。而且一时半会,特别是这种道路的拥堵窘况还难以消除,因为在逼窄的山区县城,另外开辟一条道路的可行性极小,位置的特殊也注定了拓宽道路不具可操作性。把学校搬迁至新城区的议题多年来不断地招致反对,新校区动工的日程一再地推迟。这一切都意味着拥堵困局还将继续。

 

  这种拥堵明着看是交通之堵,其实是思想观念之堵。我们再也回不到过去了,不再是自行车的时代,不再是徒步上学的年代,对汽车的兴致正在勃发的人们也不会考虑学生上学之堵而良心发现选择安步当车。在喧闹的氛围中的校园在管理和约束学生的方法上也愈来愈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搬迁能使难题迎刃而解,但搬迁成为横亘在一些人心头上的坎,这个坎并非注定迈不过去,拷问着一些人内心能不能接受变化,愿不愿意接受变化,甚至要让个人利益作出一些让步。

 

  无法接受变化,部分是因为一些人内心存在着利益的纠结。学校周边的房产价值、租房收益、顺风顺水地经营着的商店都会因这种变化而受到巨大的冲击,反对的力量因而是强大的。有一种说法说搬迁是为了带动新城区的商品房销售,这成了众矢之的,好象搬迁因此而不具备充分的合理性,其实,为了带动新城区的商品房的销售而搬迁这一动机与出发点也无可非议,毕竟是学校与开发商双赢的事情,商品房的销售带动了,学校的教学环境与办公环境改善了,道路拥堵疑难杂症也得以解决,对彼此都没有明显的损害。再者,水至清则无鱼,搬迁如果无利可图,相信过程会更加曲折,实施起来更加困难重重。

 

  如果向社会表明学校搬迁后不会因此而提高学费和管理费用,相信会争取到更多的民意支持,少数人的利益之坎也就不再成为障碍,不再成为阻挡的顽力。

                                           文\惠振坚


本博近期发表于黄山日报社旗下《黄山晨刊》的文章:

 
拒绝变化的日子(2015.12.29):http://www.hsdaily.cn/hsck/html/2015-12/29/content_10_3.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