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新城

标签:
祁门一中整体搬迁祁门新城区开发祁门政府采购祁门一中网祁门人网 |
分类: 原创●信马由缰 |
老城·新城
文\惠振坚
网友的一些评论是比较中肯的,虽然也有一些言语失之偏颇。客观地分析祁门一中有无搬迁的必要,就应把祁门一中放在祁门这个特殊的山城环境下来考虑。
山城特别逼窄,四围全是高山,老城基本上沿阊江河上下延伸。有许多年的发展只是靠拆旧建新,在这个过程当中,沿河沿街有特色的建筑消失了,不断兴起的住宅楼和沿街商铺使得老城失去个性,建筑作为文化传承的特殊价值到这一代被急功近利的人们近于消费干净。个人认为这一点也是全国许多城市发展中的通病,可能未来人们要用几十年或者更多的时间来反思这种文化的毁灭。当人们重视旅游产业的时候,却发现对于旅游产业来讲最重要的城市历史文化已经幻灭,或者只能可怜地通过购买门票,在围墙内极为有限的空间内才能管窥到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的堆叠。
建新城并非出于保留什么历史传承的美好愿望,而是人口激增、旧城改造成本攀升、开发商胃口不断撑大、地方上依赖土地财政的惯性等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所以你要说祁门一中的搬迁是出于必要,不如说是出于策略。经营城市的策略在全国上演,祁门山城概莫能外。一搬一建,一拆一建,城市就活络起来了,政绩就体现出来了。但老百姓并不是都情愿买帐。如果这么说,难免也会失之公允,毕竟由于拆迁与改造,一部分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善。
祁门县的新城建在旧城的西部,靠挖山填土扩展了较大的面积范围。商住楼兴起不少,环境不错,人气却一直没有上升。如何促销新城商住楼的销售,在于配套的设施的健全与完备。学校的落户成为开发商最心急火燎的事情。
但祁门只是一个小县城,倒腾来倒腾去,高中统共也只有三千左右的学生。若是人口众多的地方,另建一所或者几所高中,把某中搬来搬去估计都不会引起太大的反响,影响是小范围的。而放在祁门这座仅十八万多人口的山城,影响波及面很大。现在或者未来有孩子上高中的家庭都会或多或少地受整体搬迁的影响。因为在本县以祁门一中这所示范高中为主。另外,可以提及的是仅仅招收二百余高中学生的私立瑞园外国语学校。也就难怪八字还没一撇的学校搬迁问题会在祁门人网上引起巨大争议。
所以本人倾向于在新城区建设分校,短期内以旧校区为主,分校为辅。对新校区进行长远规划,建设更宜于管理、更有利于教学、更让家长放心的校园环境,逐步用事实消除人们因学校的匆忙搬迁带来的种种担忧。这样既有利于新城区的人气提升,也有利于学校的良性发展。
文\惠振坚
2013.10.06
以下为祁门人网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