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举国体制,消退的光环

(2012-08-04 15:00:44)
标签:

评举国机制

祁门一中贴吧

祁门人论坛

奥运金牌榜

人心向背

杂谈

分类: 原创●信马由缰

举国体制,消退的光环 

\惠振坚

  北京日报近日发表署名文章,为“举国体制”叫好。应该说这个“举国体制”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建国之初,国家把有限的财力物力集中起来,致力发展我国一穷二白的工业与国防力量,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但时至今日,世易时移,再为“举国体制”唱赞歌,应者就寥寥了,更多地激起的是人们的反感。

  为什么会反感?因为“举国机制”下的不计代价,“崽卖爷田不心痛”式的浪费挥霍已然司空见惯。办奥运,我们用的是别国数倍的价码;办世博,我们也是一副暴发户的样子!临到某市受灾,却要号召捐款,这时为何又不用“举国体制”来把事情办好呢!到了关乎民生的重要方面,不是叫嚷这里缺钱,就是叫嚷那里缺钱,就是不愿用“举国体制”来办一办。

  “举国体制”其实反映的是官僚意志,权力意识膨胀的结果,领导意志替代一切,好大喜功,民众没有发言权,媒体也被锁定一种声音。曾经为了上马三峡工程,我们听不到反对的声音,从现在公开的讨论中,看到不同的声音曾经受到了挤兑打压,我们才知道这个浩大工程对于气候和环境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而且可能会愈来愈严重。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国家可以搞“举国体制”,到一个地方,就会演变成举全省之力、举全市之力、举全县之力,去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面子工程。

  凡大手笔、大项目在“举国体制”的推动下,背后必然容易滋生腐败,谁都要吃一口唐僧肉。高铁的巨额投入带来的是不堪入目的幕后贪腐黑帐。

  热衷于“举国机制”,究其实质,还是权力的毒瘾难抑,官员权力太大,缺乏约束,也不想受到任何约束。

  “举国机制”不能赢得喝采,却是无度混乱,不民主的标志,既不可能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也无法得到国内百姓的认同。

  “举国机制”下,花费巨资去挣几十块金牌,看起来很灿烂,其实掩盖了群众性体育活动设施的苍白。有专家分析,每一块奥运金牌背后是国家平均投入七个亿。在小县城,几乎没有开放的体育设施,在中小城市,人均也少得可怜,且处处收费,时间制约。就是每一届奥运奖牌总数都能拿第一,也无法否定国民身体素质较差这一情况。一俊无法遮百丑。

  与“举国机制”相对应的做法可能显得小家气了些,投资可能剧减,能不能实施还要征询各方意见,过程要纳入民众监督,却有可能花小钱,办大事,也是一种透明的经得推敲与质询的世界公认的做法。

  “集中物力财力办大事”,如果这个所谓的大事是民众最为关注的,老百姓亟盼解决的,而非脸上贴金的工程,我相信,这个“举国机制”才有那么一点可亲之处,才有温情可言。

\惠振坚

2012.08.0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如果可以……
后一篇:舌尖上的无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