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赏识教育”何以博得喝彩

(2004-03-30 14:48:09)
标签:

赏识教育

周泓

鼻祖

史上第一人

黄山日报

分类: 原创●信马由缰

“赏识教育”何以博得喝彩

文:惠振坚(发表于黄山日报)

 

  “赏识教育”说白了,就是肯定孩子优点的教育。

在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时,父母都是天生的教育家,内心里认定孩子“行”,能细致地看到孩子的优点,为孩子的每一点进步而不吝叫好。孩子学说话,说得再差再迟,父母只会不断鼓励赞赏;孩子学走路摔跤再多,父母也不会嘲笑他。但孩子上学后,父母开始在言语上怀疑孩子、打击孩子,目光似乎过多地盯在孩子的缺点上。当希望孩子进步快时,却总说孩子慢;希望孩子细心,老说孩子粗心;希望孩子胆大,总说孩子胆小;希望孩子聪明,可老说孩子笨!更有一些家长在教育方面“像一群拔苗助长的农民,看到别人的麦苗长高了,也要将自己绿油油的麦苗拔高,结果枯黄了,没有如期的收成”。

  而“赏识教育”的宗旨即是:优点要多说,缺点要少说或者有技巧地说。以赏识的眼光来看待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赏识就是孩子成长中无形的阳光、空气和水”。在赏识的目光注视下,孩子会寻求自我发展的更为广阔的空间并获得不竭的进步动力。

  周弘,一位颇具影响力的“赏识教育”的倡导者。他不仅是这一理论的倡导者,同时也是这一理论的实践者,他取得了一系列不俗的成功纪录。他的女儿三岁半时还一句话也不会讲,六岁却能认识两千多汉字,十六岁被辽宁师范大学录取成为中国第一位少年聋人大学生,二十一岁赴美留学攻读心理学博士学位。

周弘运用“赏识教育”法培养了一批超过或达到她女儿同龄水平的聋童,这些孩子经过在周弘先生开设的幼儿园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先后进入正常小学,有的被评为省十佳少年,有的在国际绘画大赛中获奖。并且,这些孩子几乎个个突破了发音关和阅读关。上海、昆明、深圳等地区都有“赏识教育”的试点班级,学生在心理健康、学习成绩上有明显改善提高。

  从一位普通人,到 “赏识教育”专家,周弘历经了无数的磨砺、嬗变和升华。在女儿三岁的时候,作为父亲的周弘发誓一定要尽百分百的努力,为女儿打开有声世界的窗户。周弘是怎么运用赏识之法的呢?当三岁半的女儿刚开口说话,把“水”说成“堆”时,全家人欣喜若狂;当女儿用颤抖的小手画出第一幅杰作——几根蚯蚓般的线条时,全家人欢呼不已;当女儿刚学会做应用题,十道题仅做对一题时,他却对着这道题惊呼:“太了不起了,这么难的题目你竟然会做,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啊,连碰都不敢碰呢!” 植物都朝着向阳的地方生长。在这样的言语激励下,她的女儿从生理与心理封闭的世界中走了出来,并取得了神速的进步。

  在“赏识教育”的实践中,周弘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发现所有孩子心灵深处和成年人一样,有被尊重和被承认的需求。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上个世纪初就提出了人的本质里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赏识教育”理论的建立,也正是基于这一点,目的就是为了促使千万个孩子伴随着“赏识教育”方式,身心健康快乐地发展。

  “赏识教育”呼唤教师与父母对教育付诸爱心和耐心,形成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关系的和谐,让更多孩子走上愉快学习与成长的道路。“赏识教育”获得了愈来愈多的认可,在赢得喝彩的同时,不少教育界人士和孩子父母也在热心地实践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