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川藏线,那一趟不期而遇的匆忙之旅

(2015-10-09 13:32:33)
标签:

318

川藏线

林芝

然乌湖

说走就走的旅行

川藏线对我意味着什么呢?是每一次看到骑行的、徒步的,就热血澎湃。是对自由、冒险、不顾一切的向往和憧憬,是想突破常规的自己,墨守成规的自己,无聊的自己,无趣的自己,在格子间日复一日的重复,是想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所在……这么多看起来冠冕堂皇的理由,其实都在扯淡。

http://s7/mw690/001oXVWCzy6W49VjLDM36&690
最初并没有想去走这条线的。在拉萨盘桓的几天,听到许多人说,今年这么多人来拉萨的原因之一,是318的高速建好后,原来的路基本就废了,许多翻山越岭的巍峨惊险之景,可能就看不到咯。从众的心理太强,计划去了羊湖、纳木错,便拼车走。

临到出发前,我对318的认知,只有从成都到拉萨的一条国道,像一个只知道走路的孩子,并不知道为什么要往这个方向走,只是因为有光。后来,才知道,318国道,从上海人民广场起,到樟木口岸止,长5千余米,江苏、浙江、安徽、湖北、重庆、四川、西藏,50年代建成以来,便一直在缝缝补补,从未停歇。

http://s7/mw690/001oXVWCzy6W4a6Jdhs26&690
而被人常说的318,指的是成都到拉萨,这一段,川藏线。之所以这一段会如此让人着迷,大概是因为从平原一步步翻越到高原,跨过横断山脉,来到了世界屋脊,景色也由郁郁葱葱的平原,进入蜿蜒曲折的高山,再到几乎无植被的荒芜高原。这一路景观的变化,让生活在海拔2千米以下的人类,为之动容,再加上这一段又是藏地的入口,越往西,风情越浓郁,那些匍匐在路上的身姿,虔诚至死的信念,震动了城市中日渐麻木的心。

我的西藏行,也如走川藏线,匆忙毫无准备,像蜻蜓点水般,轻浮。

为了拼车走川藏,而舍弃去羊湖和纳木错,现在想来,非常遗憾。

因为贪便宜,拼到一趟车,纯粹地赶路,318的许多景观,并没有看到,非常遗憾。

那天,在离纳木错只有50公里的地方,为了赶上这一趟自驾车,一大早在大雪花纷飞中,赶回客栈,马不停蹄地收拾东西,没吃饭买零食,就坐上了开往川藏线的越野车。

拉萨—林芝,从圣城到西藏桃源的穿越

http://s13/mw690/001oXVWCzy6W4a87LFGdc&690

http://s3/mw690/001oXVWCzy6W4abipeab2&690

http://s2/mw690/001oXVWCzy6W4acKDrH61&690
离开拉萨是在中午,阴天,和到拉萨的那日,一样。出城后便是一段正在维修的道路,扬起的尘土像此刻离开的纠结的思绪,张牙舞爪。十月底的藏区,秋色已近尾声,路旁的树干,零星地挂着几片叶子,车上6人,只有我不同路,略显寂寞,一直关注着窗外景色的变化。墨竹工卡之后,大树愈来愈少,渐渐高升的山脉,溪流旁是黄枯的灌木丛,半山腰是红褐色的植物,山顶是荒芜的赤土。盘山路到米拉山口,这是川藏线两千多米快要结束的前菜,一块石头,注明此处名称,海拔,另一旁是被经幡缠绕的小山头。路过此处,必下车留恋,我看着在四千多海拔的米拉山上蹦跶的游人,内心空无归处,风很大,站了会儿,便进车了。

http://s3/mw690/001oXVWCzy6W4adOQfw92&690

http://s9/mw690/001oXVWCzy6W4aejjOE98&690

http://s11/mw690/001oXVWCzy6W4agZ8Dw8a&690


http://s15/mw690/001oXVWCzy6W4aeT6Oi2e&690
米拉山口进去,便是在茫茫大山中穿行,从4千米的山顶,一直下到山底,回望刚才走过的公路,行驶在上面的大客车如玩具模型般大小。那险峻,要眼见方知。下到谷底,忽然刮来一阵寒风,夹杂着雪花,刚才的晴天瞬间全无,如此变化多端的天,在藏区常见。车行一段,便又晴了。在摇摇晃晃中混沌着,清醒着,饿着,渴着,身体的机能似乎进入了一个闭关的状态,心是平和的。

到达色季拉山口的时候,天已黑,白天要看到南迦巴瓦峰的缘分就很飘渺,夜晚,除了黑,还是黑。没能站在垭口一览林芝葱郁的林海,翻滚的云雾,也是遗憾。远远地看见灯火阑珊一片,八一镇到了。而我并没有在这里落脚,开车的大哥对这条线烂熟于心,西藏限行太夸张,为了避开,连着上路,到鲁朗某一处的街边旅馆,停靠住宿。

http://s4/mw690/001oXVWCzy6W4avXnov23&690
http://s14/mw690/001oXVWCzy6W4ay4Slvcd&690
http://s1/mw690/001oXVWCzy6W4aFjgpq20&690
http://s13/mw690/001oXVWCzy6W4aFUU5Sdc&690
清晨,被铃铛声吵醒。拉开窗帘,那声音,来自隔壁藏民家的院子里的一匹马脖子上。树木搭建起来的圈,里头有几匹马。起身走出旅馆,马路对面,是密不透风的森林,顶上是飘飘然的云雾,最边上是一层淡蓝色的边儿,想必太阳就躲在后面。一匹饱腹的马儿站在公路上,怡然自得。遇到一个从康定一路纯徒步进藏的汉子,被太阳晒得面目全非,看不出年纪,只有深深地震撼。

吃过老板的大碗西红柿鸡蛋面,便又上路了。

林芝—芒康,离开西藏前最后的土地

http://s14/mw690/001oXVWCzy6W4aI8GWF1d&690
http://s4/mw690/001oXVWCzy6W4aLkvD503&690

http://s15/mw690/001oXVWCzy6W4aLO8cS5e&690

http://s12/mw690/001oXVWCzy6W4aMwMgb6b&690
在林芝地区行驶的那一段,公路两旁都是参天大树,可惜不是桃花节,路过桃花村并无感知,也错过了金秋时节,只余四季常青的松柏,看得多了,并不觉得新奇。

http://s1/mw690/001oXVWCzy6W4aR6fPWb0&690
http://s15/mw690/001oXVWCzy6W4aWrus6ce&690

http://s12/mw690/001oXVWCzy6W4aYKUordb&690
http://s8/mw690/001oXVWCzy6W4aZUXiv37&690

http://s7/mw690/001oXVWCzy6W4b0pFDo06&690
沿途经过的一些小镇,停车吃饭,都是四川人开的馆子,他们做菜的水平远不如成都的那些厨子,但却比藏民做的东西好吃太多。普通藏民家的伙食,非一般人能接受。

来到了通麦天险,那是一段怎样的路呢?当时坐在车中,右边是深不见底的峡谷,左边是随时都有落石掉下来的峭壁,公路是泥土混杂的土路,基本上只能容纳一辆大货车。在如此颠簸和险峻的路上,司机大哥说,若是赶上运送物资的军车队,就完了。我并没有感受到他这话的含义,在后来昌都境内,遇到部队的车队,才明白。通麦大桥在上半年因为泥石流又断了,现在可通行的铁桥,是驻地军官奋力抢修出来的,看着那粗可顶天的水泥柱,我无法想象这一段路是经历了多少血泪才修筑而成。等隧道打通,这条路大概就要退出历史舞台了吧。

http://s14/mw690/001oXVWCzy6W4b9Rblzed&690
http://s10/mw690/001oXVWCzy6W4bdgnpv79&690
http://s13/mw690/001oXVWCzy6W4bfxUC09c&690
也许得益于司机大哥娴熟的车技,这一段,没有遇到堵车,也没有遇到不好的天气,反倒是车子飞快,很快就过去了。过桥的时候,有哨兵把手,禁止拍照。

林芝以后,就又开始进入巍峨险峻荒芜的丛山峻岭中。我已经不太记得路边的那许多高山的名字,只记得当时的车子在一边是深不见底的悬崖上盘旋,从山顶慢慢行到山脚,又从山脚慢慢爬到山顶,偶尔还会在山腰看到几户藏民。那些徒搭、徒步、骑行的好汉,我真的是佩服至极。然乌湖是一片沿着公路延伸很远的水面,晴天的时候,蓝天倒映,是好看的水面,阴天,是浑浊的。有一处山坡,可以拍到很好看的湖面,那是在然乌湖路段塌方,大哥走的另一条道,恰好看到很多扛着摄影机的大湿们,在拍照。回头一望,刚好黄昏将近,然乌湖面泛着金光。车子狂奔在一片山间的草地里,尘土飞扬,画面分外猖狂!http://s15/mw690/001oXVWCzy6W4bih2VM3e&690


http://s15/mw690/001oXVWCzy6W4biRbS65e&690

http://s4/mw690/001oXVWCzy6W4bl8pI7c3&690

http://s13/mw690/001oXVWCzy6W4bnEfzSbc&690
http://s14/mw690/001oXVWCzy6W4bqxes53d&690

http://s13/mw690/001oXVWCzy6W4br4zc8ac&690

http://s6/mw690/001oXVWCzy6W4brGAAd55&690

http://s5/mw690/001oXVWCzy6W4brYXwU54&690

http://s11/mw690/001oXVWCzy6W4bsXXhEba&690

怒江七十二道拐,也是在黑夜里经过。黑夜里,除了车灯,便是天上灿烂的星辰。车子开过怒江大桥的时候,听到了咆哮的水声。那时的星空,因天朗气清,高原海拔,清晰地看到了银河,好些星座,还有流星。停车看了会星空,听了会江水,便走上了七十二拐,车里的女孩子还极认真地数着,到后来,绕的晕了,也记不清了。司机大哥在72拐的平台上停下来,说是吃泡面,凉飕飕的夜里,矿泉水泡面也是醉了,站在夜里,看到的只是黑,和偶尔闪亮的车灯,这声名远播的72拐,我并没有见到真面目,内心特别遗憾。

http://s14/mw690/001oXVWCzy6W4bxmR41cd&690
图@栀处

http://s11/mw690/001oXVWCzy6W4bA0xS27a&690

http://s8/mw690/001oXVWCzy6W4bA4c2H97&690

http://s15/mw690/001oXVWCzy6W4bAdHiKae&690

http://s15/mw690/001oXVWCzy6W4bBtLkiae&690


http://s3/mw690/001oXVWCzy6W4bCu0oif2&690

http://s13/mw690/001oXVWCzy6W4bMTdIUfc&690

http://s3/mw690/001oXVWCzy6W4bI9q8i82&690
在邦达住宿,是在西藏的最后一晚,第二天一早又奔赴路上。芒康的景致与昌都差别不大,依然是在山里环绕,这一带,是横断山脉最无情的一面,林海的景致荡然无存,只有极其抗旱的植物才能活下来。在山里盘绕许久之后,终于见到了奔涌的金沙江,四川就在对面。大哥说终于不用限行,可以卯足了开。金沙江的界桥上写满了无数的签名,当过完桥之后,西藏就真的在身后了。不知道何时才会再去。

巴塘—新都桥,川西高原,依然在险峻中前行

http://s11/mw690/001oXVWCzy6W4bVzDAu8a&690

http://s8/mw690/001oXVWCzy6W4c6rcKH87&690

http://s2/mw690/001oXVWCzy6W4c4azFD11&690
进入四川,公路瞬间就比西藏的要平坦许多,大哥真的是放开了跑,时速没有低过120。巴塘,对这里没有认知。四川的藏民汉化得非常厉害,条件好一点的藏民,都是自己盖了房子,开着小车,说着川普。巴塘的藏房以红色为主,再以黑色为衬,显得大气富贵。车行一段就又开始了翻山,这是巴塘的海子山,会路过姊妹湖,有一个平台可以停下来拍照。翻上山后,便是在山顶上行驶。那是一段只有天和草地的开阔之路,那视觉,那情境,放着平凡之路再适合不过。我们没做任何停留,一路向前,熟悉川西的司机大哥说,巴塘的措普沟景色和九寨沟差不多,人还少。

http://s8/mw690/001oXVWCzy6W4c8iak777&690

http://s6/mw690/001oXVWCzy6W4c91nudb5&690

http://s2/mw690/001oXVWCzy6W4cceCWZb1&690

http://s16/mw690/001oXVWCzy6W4caqpCD0f&690
大哥想在当天就到康定,真的是超级拼。一路上都是他一个人在开车,搞户外的身体果然壮实。把一座座连绵的山峰甩到身后,在一片开阔的土地上是一座挺繁华的小城——理塘县城。在县城的边上加了油,便又上路了。理塘出了很多达赖,在信众的心里,还是一片福泽之地,理塘寺是康南地区最大的黄教寺庙,如果想感受藏传佛教文化,这座大寺一定不能错过。

天色渐暗之后,大哥一路狂奔,翻山无数,到了雅江,翻了高尔寺垭口,在颠簸与平缓的不断交替中,到了新都桥。已是夜里12点多,我在此下车,他们继续奔赴康定。

黑夜行驶的理塘至新都桥路段,到后来,从新都桥搭车去稻城,才知道这一段路的险峻。车子一路盘桓至海拔四千多米的山上,无数个陡坡,窄道,下雪后湿滑的路道,稍有不慎,都有可能出点意外。而站在山巅处,俯望蜀山山脉,其壮观,巍峨,磅礴之势,让人心胸开阔。

新都桥—成都,我未曾到过,但也知道她的美。

http://s14/mw690/001oXVWCzy6W4cg4DXn5d&690
图@N

http://s8/mw690/001oXVWCzy6W4ci7P3V27&690
图@Ray
我在新都桥北上,去了色达,没有一路向东,到成都。成都去过好几次,雅安在上学的时候也去过,如果说这一段,比较不能错过的景色,大概是翻越折多山和二郎山,以及康定帅帅的康巴汉子。折多山,是川藏线要翻越的第一座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山,这对于骑行和徒步的来说,是二郎山之后紧接着的第二个考验。很多人说,如果你成功地翻过折多山,那么对于接下来要翻越的几座高山,都没有问题。也没错,从成都平原出发,一路向西,海拔逐步攀升,翻山越岭成为这一段朝圣之路的家常便饭,若是被刚开始的这两座高山吓到,后面的路,可能真的难以继续。

毕竟没有亲自走过,只是看过别人拍下的照片,写下的文字,并不能代表我所想,新都桥到成都这一段,不管是走318,还是去川西,抑或只为去新都桥,都是值得去一次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