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秋时节拜访风追司马之故里

(2014-08-23 00:42:58)
标签:

旅游

风追司马

太史公祠

下了司马坡秀才比驴多

范蠡

分类: 驴眼向洋看世界

       这次我是跟随“西安十大商会进韩城”的活动再次来到了司马迁故乡。满车都是生意人,一路上听到的也都是生意经,融资、房产和听着都惊心动魄的项目。期间邻座一位正在慷慨激昂发表演讲的南方人突然接到一个很暧昧的电话,然后他就开始不停的低声道歉,反复地对着电话说生日快乐。我猜一定不是他老婆,因为要是正房一般不会这么矫情,就算是老大想撒个娇,也会被这个男人义正言辞的以“忙着呢”而果断挂掉电话。

    巡视组的震慑力就是大!往年这样的活动当地政府为了表示重视和热情,肯定是可着家底来接待的,而今年就连市长市委书记亲自出席的欢迎晚宴也改成了自助餐形式的“欢迎晚餐”,桌上的四个凉菜也是从自助餐台上盛来的,唯一的酒水是普通红酒。很多老板们在散席之后又跑出去加餐或去歌厅接着过酒瘾。

初秋时节拜访风追司马之故里
       要想参与一个地方的经济投资,必须先了解当地的文化和历史。韩城最大的文化招牌就是司马迁了。
初秋时节拜访风追司马之故里
       司马迁的生平和伟大功绩我在这里就不赘述了,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完整有缺的人。

初秋时节拜访风追司马之故里

 

       韩城虽说是黄河边上的一座小城,但自古以来学习风气奇好,家家户户都懂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道理,所以这里走出了很多知识分子和领导干部。当地人有句俏皮话就说明了这一点:下了司马坡,秀才比驴多!

    想当年这里确实出了一名全国高考状元,和台湾歌星同名同姓的清朝名相王杰。

初秋时节拜访风追司马之故里
       在太史公祠我选择远离生意人游览的大部队,而是独自在后面慢慢地走着,没别的意思,只是想静静地感受着每一块石板后面所镌刻的沉重历史。
初秋时节拜访风追司马之故里
       千百年以来,这条甬道上走过了无数的朝圣者,在未来的百年、千年,甚至万年还会有无数的人踏上这条路,面对历史,今天的我们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员。
初秋时节拜访风追司马之故里
      太史公祠的风格如同司马迁笔下的《史记》:素朴、去伪、真实!没有华丽的装饰,斑驳的墙壁就像斑驳的历史那样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初秋时节拜访风追司马之故里
       太史祠在不高的山坡上一路拾阶而上,这似乎也是在印证司马迁当年撰写那五十二万字史记的步步艰辛!
初秋时节拜访风追司马之故里
       司马迁似乎也是能预见历史的人,他当年那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因为毛泽东的借鉴,使他的塑像在文革对文物的浩劫中得以完整保存下来。初秋时节拜访风追司马之故里
      现在人们自我超越时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自然景象就发生在太史公祠不远处的黄河。到底什么时候在河东,什么时候挪到河西,我们实在是掌握不好,但是司马迁却真真实实的站在了历史的源头!不管你们是河东还是河西,都从我开始!
初秋时节拜访风追司马之故里
      不要小看这条不起眼、都快被杂草灌木掩盖的小路,当年它可是通往西安的必经之路。后来由于修建太史公祠,它才慢慢的被废弃了。
初秋时节拜访风追司马之故里
       高速路和太史公祠遥遥相望,可惜历史不能对话,否则不知道太史公又会发出什么样的感慨。
初秋时节拜访风追司马之故里
      这是一座有700多年历史的元代建筑,说确切一点,琉璃瓦的屋顶是元代的,木头和红墙都是后人添加修补的。历史有时就是这样,我们所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的。
初秋时节拜访风追司马之故里
       太史公祠里一只淡定且宠辱不惊的猫,它是最真实的,它眼里的世界却是虚伪的。
初秋时节拜访风追司马之故里
       我不知道范蠡有没有祠堂或庙宇,如果有的话,感觉商会的人去那里参观最合适。
初秋时节拜访风追司马之故里
       司马迁,一个伟大的历史记录者,而他自己何年何月去世却没有人知道。但是他给后人留下了一部被另一位伟大的作家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让我们向他的雕像再一次郑重的行注目礼!

初秋时节拜访风追司马之故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