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凤阁岭镇---陕甘交界处的花椒之乡

(2013-07-31 16:30:51)
标签:

凤阁岭镇

麦积区东岔镇

大红袍花椒

巧克力奶茶

休闲

分类: 驴眼向洋看世界
    人一生当中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也会去不少意料之外的地方,凤阁岭镇就是其中之一。
    凤阁岭隶属宝鸡市陈仓区,和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东岔镇接壤,如果不是和同桌有事,也许我一辈子都不会来这里。
    一出发我就忙不迭地给几个与宝鸡有瓜葛的朋友打电话,他们都以为我有事需要帮忙。我说你们只要把凤阁岭有啥好吃的告诉我就可以了。结果朋友们的回答是只听说过那里,但是没有去过,据说过去是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还说能吃饭的地方离镇子最近也有五十公里!我一听,眼泪都快下来了。
    车在崎岖的山路里行驶,浑浊的渭河一直伴随着我们。
凤阁岭镇---陕甘交界处的花椒之乡
    凤阁岭镇因为在两省中间夹着,所以我们要先从陕西跨入甘肃境内,然后再从甘肃折回到陕西,这样才能到那个名字听上去很美的小镇。
凤阁岭镇---陕甘交界处的花椒之乡
    可是朋友带错了路,他自己都说河水应该在右手,咋都跑到左边去咧?赶紧掉头。他这一瞎耽搁功夫,让我们来回又多跑了十几公里。
凤阁岭镇---陕甘交界处的花椒之乡
    中午十二点多在东岔镇不长的街道上看见有几家馆子,我下去侦察了一番,发现这家是满脸笑容、动作麻利的姐妹俩,那就在这里打尖吧。
    他家的菜味道真的不错,特别是在这种山沟沟里能把水煮鱼做到这个程度,实属惊喜。晚上我和同桌又来她家准备“用膳”,可惜停电了,我们只好在路边吃烧烤,没想到这里的烧烤居然和西安的味道不相上下!
凤阁岭镇---陕甘交界处的花椒之乡
    吃完饭继续赶路。一路上我就发现沿途只要有稍大的空场地,都晒满了密密麻麻的东西,仔细一看原来是花椒!我问晒花椒的大婶这花椒是什么品种。答曰大红袍!我问多钱一斤呀?答曰收购价34块一斤!接着大婶还补充了一句:这里的大红袍比韩城的好多咧!
    我突然明白中午吃的水煮鱼为什么那么香了,原来诀窍在这里啊!
    花椒树上很多刺,所以采摘很麻烦,今年人工采摘一斤四元钱。采摘下来后晒四个小时就可以了,然后把花椒和花椒籽分开来,接下来就等收购商了。
    我们开了五十公里,沿途全是花椒树,呵呵,还有用此树做行道树的,一路飘满了调料味。
    我们同桌侦查好了地方,说回去的路上一定要弄几枝。
凤阁岭镇---陕甘交界处的花椒之乡
    人家都是青山绿水,可这里天是蓝的,山是绿的,水却是标准的黄色。
凤阁岭镇---陕甘交界处的花椒之乡
    同桌跑到河边灌了一瓶水,我发微博说这很像是巧克力奶茶。半个小时后“奶茶”沉淀了,底下厚厚一层黄泥。
凤阁岭镇---陕甘交界处的花椒之乡
    河道旁边是一片果园,我摘了一个吃,虽说还没熟,但是青涩的味道我还是蛮喜欢的。
凤阁岭镇---陕甘交界处的花椒之乡
    大家正在说话,突然发现一条蛇,这时我和小伙伴们真的惊呆了!
    同桌不停的说他现在心变得很善了,要是从前非得把这家伙做了吃了。
    我对大家说这是一条毒蛇,因为这条蛇的尾巴突然变细,这是毒蛇的特征之一,不知说得对不对,我现在想请懂生物的朋友科普一下,这是什么蛇?有毒吗?
凤阁岭镇---陕甘交界处的花椒之乡
    河是陕西、甘肃的分界线,对岸就是甘肃。这里的路是两天前才通的,因为最近的大雨让很多路段发生垮塌,抢修了好几天。
    据当地人说这条堤坝修好才三天,就遇到了罕见的暴雨,河水上涨了两米多,当天凌晨四点多镇长用大喇叭叫醒了全体村民进行抗洪抢险!咆哮的河水不停地往岸上涌,吓坏了当地的居民。多亏这刚修好的堤坝!
    我昨天见到了提议修堤坝的王镇长,一看就是一个务实的基层干部。
凤阁岭镇---陕甘交界处的花椒之乡
    拒绝了王镇长的盛情挽留,和同桌匆匆踏上回家的路。因为我们还惦记着路上的那些花椒树!(虽说我们一人买了二斤,但是买来的东西吃着不香啊!哈哈哈哈!)
    我们在路上商量了两种方案:一,找个簸箕一样的东西,看到路边有晒的花椒,车速放慢,抄一把就走;二,直接对花椒树下手!
    最后因为天黑,人家早就把花椒收拾回家了,只好选着第二种方案。其实我也就折了四枝,结果满车芬芳。
    一路上我和同桌唱着《同桌的你》在子夜时分回到西安。
凤阁岭镇---陕甘交界处的花椒之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