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酱油(米曲霉使用系列1)

标签:
阿丝匹琳健康美食杂谈 |
老爸给我了一些黄豆,靠天长的,这可是纯绿色无污染的好东西,在天津10元一斤也没地儿买去!
一般黄豆在我这,消耗可是快了去了,都是去批发市场一买100斤的那种。基本都是做豆腐啦,十斤黄豆,也就够折腾一次的。比如下面这张图里的豆腐,是前几天折腾的,那可是11斤黄豆啊。
其实,最终装在冰箱里,也就两个抽屉的量,何况还要时不时的分给朋友邻居一些。所以,再加上公婆每天早饭的豆浆,四顿就需要1斤干黄豆,一年光他们老俩就能消化差不多近百斤,所以,在我这里一年若是没200斤黄豆,那是根本不够用的。
老爸这珍贵的黄豆怎样利用呢,老公说想喝豆浆,而我总想着要做点能长久吃的东西。
对于自制酱油,心里长草了许久,在网上也看过了很多的制做心得。好黄豆有了,这酱油曲子也是必备的。
虽然现在不是做酱油的好季节,但实在是不想等了,说动手,就动手,称出5斤黄豆,泡了一晚上,分两锅蒸的。
当手按黄豆,能轻松的按扁,就可以出锅摊晾了。
炒麦子,磨了500克的面粉,把2克曲子调入其中。说明书上说5斤黄豆放1克曲子就行的,但怕不成功,就给私下加倍了。然后把拌了曲子的面粉撒在晾成30度左右的豆子上,拌匀,让每一粒豆子都能裹上带曲子的面粉。
装盘,等着发酵了。
我用的是芽苗菜的盘子,上下都可以通风。
把酱曲放在没人住的小屋发酵的,在大书桌上铺了电热毯,开低温档。在电热毯上铺张大塑料布(怕翻动的时候,菌丝落在电热毯上),然后把苗菜盘放上去,再在盘子上盖块细纱布,让小环境的温度保持在25度左右,然后就坐等出菌丝吧。
说明书上说是12个小时出菌丝,介时豆子还会升温,会结块。要求把结块的分开,翻拌,通风。但我这个是24小时左右出的菌丝,这时放在豆子中间的温度计都达到了44度的高温了,浓浓的酱味飘满了屋子。按说明要求,把结成块的豆子分散,接着盖布发酵,差不多又过了24小时之后,豆子上的白色菌丝,渐渐变为了黄绿色菌丝。豆子的温度也慢慢下降,等降到室温的时候,这发酵过程也就算是完了。
这时的豆子上长满的黄绿色的菌丝,按说这时本该让豆子晒两天太阳再放盐水的,但天津这大雾霾天啊,真是让人一言难尽,索性就直接放盐水,让它在瓶子里慢慢转化吧。
10升水,兑了1400克盐,又加了30克的甘草,烧热,让盐化开。我用的是过滤水,不用烧开,只让盐能化开就行。加甘草也是个人的手法,可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加或不加。
手头还有前几天做红曲酒挤出的糟,也放在酱曲里,一并发酵,增加一些层次,而且红糟有很好的上色效果。反正,我的想法是尽量尽量的提升酱油的成功率吧。
把这桶酱曲加盐水的混合物,放到能照到太阳的地方。近期要隔几天搅拌一下,让飘在上头的酱曲豆浸到盐水里。
说明书上说,过一个月后就安静的让它晒太阳就可以了,三个月左右就能见到成效,过滤出来的就是酱油,烧开灭活,就可以烧菜了。目前离那步还早,先等着吧,等成功了,再上图说明。
20191003日记录:
这桶酱油直到10月2号才过滤出成品,感觉加红曲晒的话,不太成功,因为酱色上得实在是太慢了,红曲经过阳光也会褪色,两两相减的样子。
滤出的酱油是深棕色,味道也不多么的美味,但烹制食物时却显出它比市售的普通酱油要好。而且凉酱油时,屋里几只果蝇还不怕死的去枞着酱油,看来它们也知道真材实料是东西好。
酱油只滤了两遍,出了约十升的样子。看到有的说酱油是按豆的八倍量出的,我的明显是稠了。
剩下的酱直接扔了有些可惜,加了盐,又往里埋了八条黄瓜,两根白萝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