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附文:抑郁症和多重人格

(2007-04-23 00:57:11)
标签:

心理

情感

健康

家庭

社会

博客

精神病

抑郁症

多重人格

阿丝匹琳

分类: 网文共赏

多重人格和抑郁症

附文:抑郁症和多重人格

 

多重人格:(本文由网络内容编辑整理而成)  点此看相关文章 人格障碍

 

多重人格(multiplepersonality)是一种心因性身人份的障碍,也即由心理因素引起的人格障碍。在1980年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三版中,把多重人格界定为“在个体内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特的人格,每一个人格在一特定时间占统治地位。

 

这些人格彼此之间是独立的、自主的,并作为一个完整的自我而存在”。

 

 一般说来,在任何特定的时间阶段,内陆诸意识层的只有一种身份,称为主体人格。此时所有的情感、思想和言行都按照主体人格的方式活动,不显出另一身份的痕迹。

 

不定期一段时候,通常是在受到精神刺激之后,可突然转变为另一完全不同的身份,一切情感、思想和言行按照后继人格的方式行事。这时,个体对过去的身份完全遗忘,仿佛从心理上另换了一个人。

 

 从一种人格到另一种人格的转化通常是突然发生的,当后继的人格开始“执政”时,原先的主体人格是意识不到的,并忘却业已发生过的事情。

 

人的性格本身就很复杂,很多人终生都无法真正了解自己的性格或人格,如果一个人有好几个、好几重人格的话,遇到紧要关头,该听哪个人格发出的指令呢?会不会出现严重的混乱呢?多重人格人格有什么危害呢?

 

多重人格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美国精神病大词典对于多重人格的定义是这样的:

 

“一个人具有两个以上的、相对独特的并相互分开的亚人格,是为多重人格,是一种癔症性的分离性心理障碍。”

 

 多重人格的基本特征是,虽然同一个体具有两种或更多完全不同的人格,但在某一时间,只有其中之一明显。每种人格都是完整的,有自己的记忆、行为、偏好,可以与单一的病前人格完全对立。

 

多重人格可以有双重人格、三重、四重......,最多的可以达到17重人格。其中以双重人格相对多见,通常其中一种占优势,但两种人格都不进入另一方的记忆,几乎意识不到另一方的存在。

 

从一种人格向另一种的转变,开始时通常很突然,与创伤性事件密切相关;其后,一般仅在遇到巨大的或应激性事件、或接受放松、催眠或发泄等治疗时,才发生转换。

 

一个人如果拥有多重人格的话,遇到压力或危急关头,该受哪一个人格支配呢?会不会出现好几个人格争夺对人的控制权,而出现严重混乱状态呢?

 

其实,多重人格的各个亚人格都是各自独立、彼此分开的,一种人格出现,其他人格就自动退场,所以,任何时候,都有一个主要人格占优势,人的行为也就由占优势的人格“值班”、控制,不会出现“好几个人格争夺控制权的混乱状态”。

 

究竟由哪种人格来支配,完全遵循“哪种人格最适应当时的环境和需要,就启动和出现哪种人格”的原则。这实际上就是“适者生存”法则的心理学翻版。如果我们用“变色龙”或者“变形虫”来理解多重人格,也许会更形象、更直观。

 

 从表面上看,多重人格是有诸多灵活多变的适应性好处,但是,这种多变的好处,是付出了巨大代价的。

 

本质上,多重人格是一种对于环境压力的防御,每种亚人格就是针对某种特殊环境的特殊防御。通俗地讲,就是在不同环境下,穿不同的“衣服”。

 

由于多重人格的背后,是强烈的自卑和脆弱,所以,由亚人格制做的“衣服”将会变得非常的厚重,使穿着衣服或人格面具的人会不堪重负,将无暇真正享受人生,整天忙于换“衣服”,支撑厚重的“衣服”,为“衣服”添上各种迷惑别人和自己的眩目色彩或样式。

 

这样的人,会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忙得整天疲于奔命。因为,尽管有多姿多彩的多重人格,但是,它们是虚弱、恐惧和不安全感的产物,各种亚人格的轮番出演,不是为了乐趣或幸福,是为了满足安全感。

 

 多重人格既是一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人,用来保护自己的复杂武器,同时,又是妨碍多重人格本人发展和享乐的累赘和障碍。所以,在外人看来,多重人格是一种新奇神秘的心理现象,而就多重人格本人来讲,却是一种无尽的徒刑和悲剧。

 

对于多重人格者的分析也证实,每个多重人格者几乎都有一个充满辛酸和创伤的童年。他们的家庭环境普遍充满了暴力、矛盾、强权、虐待以及混乱的情感。

 

纯粹的多重人格现象是非常罕见的,迄今为止,世界上见诸报道的,还不足50例,而我国只有一些双重或多重人格的正式报道。

 

心理门诊中更多见的是一种“亚多重人格状态”,或者“多重人格倾向”。这种心理障碍接近于多重人格,但是,每个亚人格的独立性不是很固定,各个亚人格之间不是彼此浑然不知、毫无联系。

 

简而言之,多重人格倾向的分裂程度,要稍弱于纯粹的多重人格。

 

 

 

 抑郁症的判断标准:(本文由网络内容编辑整理而成)

 

根据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2001年制定的《中国精神障碍诊断与分类标准》第三版,当一个人受一定环境因素影响或无任何原因出现以下症状,持续2周以上不能自行缓解,影响到个人的社会功能,如工作能力和学习能力,在此期间至少有下述症状中的4项,就应当考虑是否患了抑郁症。

 

抑郁症的常见症状如下:  

 

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

 

2.精力明显减退或无原因疲乏感;

 

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

 

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显著下降;

 

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

 

9.性欲明显减退。

 

临床医生参考:非精神科医师对躯体疾病患者的精神心理卫生了解不够,往往影响了对抑郁症的早期诊断。

 

抑郁症临床上以抑郁状态为主要症状,非精神科医师一旦发现就诊患者有如下表现,应高度怀疑抑郁症的可能性:

 

1.抑郁心境程度不同,可从轻度心境不佳到忧伤、悲观、绝望。病人感到心情沉重,生活没意思,高兴不起来,郁郁寡欢,度日如年,痛苦难熬,不能自拔。有些病人也可出现焦虑、易激惹、紧张不安。

 

2.丧失兴趣或不能体验乐趣是抑郁病人常见症状之一。病人丧失既往生活、工作的热忱和乐趣,对任何事都兴趣索然。体验不出天伦之乐,既往爱好不屑一顾,常闭门独居,疏远亲友,回避社交。病人常主诉“没有感情了”、“情感麻木了”,“高兴不起来了”等。

 

3.精力丧失:无任何原因,主观感到精力不足、疲乏无力,洗漱、衣着等生活小事困难费劲,力不从心。病人常用“精神崩溃”、“像泄了气的皮球”来描述自己的状态。

 

4.自我评价过低:是对自我、既往和未来的歪曲认知,病人往往过分贬低自己的能力、才智,以批判、消极和否定的态度看待自己的现在、过去和将来,这也不行,那也不对,把自己说得一无是处,前途一片黑暗。强烈的自责、内疚、无用感、无价值感、无助感、严重时可出现自罪、疑病观念。

 

5.精神运动迟滞:是抑郁症典型症状之一。病人呈显著、持续、普遍抑郁状态,注意力困难、记忆力减退、脑子迟钝、思路闭塞、联想困难、行动迟缓,但有些病人则表现为不安、焦虑、紧张和激越。

 

6.消极悲观:内心十分痛苦、悲观、绝望,感到生活是负担,不值得留恋,以死求解脱,可产生强烈的自杀观念和行为。据估计抑郁自杀约构成所有自杀的1/2~2/3,长期追踪抑郁病人自杀身亡者约为15%~25%。

 

7.躯体或生物学症状:抑郁病人常有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睡眼障碍、性功能低下和心境昼夜波动等生物学症状,很常见,但并非每例都出现。

 

 

相关文章---人格障碍 

 

相关文章---杨丽娟事件之反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