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索契 爱在云端
| 分类: 音乐萌笛合唱比赛和合唱节 |
相约索契 爱在云端
刘妮/文
在索契的日子里,仿佛漂浮在天堂中。
这倒不是因为蔚蓝纯净的黑海的清波,不是因为海天一色的长空里洁白的云,也不是因为洒在浓荫繁花上透明如蜜的阳光。
把人托举到天堂中的,是歌声,是几个日日夜夜里无处不在时时响起的歌声。2016年7月,第九届世界合唱比赛在这座黑海之滨的明珠之城举办,来自俄罗斯以及全世界各个地方的280多支合唱团云集索契,他们在大剧院、在音乐厅、在广场、在街路、在花园,甚至在露台上,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唱起来。在清晨,在午后,在夜晚,在城市的任何一个地方,远远近近地都会飘来悠扬婉转的歌声。虽然不知道歌里唱的是什么,语言不通、流派不明、风格不同,但是都不要紧,这丝毫不影响你会被这歌声打动,会侧耳倾听,会深深陶醉,会在那如同微风一般飘来、又如花香一样袭来的歌声中宁静下来、融化开来、微笑起来,会转过身,会回过头,循着歌声传来的方向停下脚步,沉浸在茫茫宇宙中这仿佛静止的一刻时光里。
歌声是可以治愈的。尤其合唱的各个声部,立体呈现,多维合一,作用于人的神经系统,给每个神经细胞以轻柔的摩挲,它会把人从纷繁扰攘的世间事务中解救出来,从散乱纠缠的万千思绪中挣脱出来,慢慢地松开、消散、漂浮,就一直在歌声的起伏中被托举到云端之上,然后就会发现这个全无愁思怨念的灵魂才是真正的自己。这个时候,泪水就会无声地涌上来,源源不断地涌上来,确切地说,它无关感动,也不全是欢喜,而更像是融冰,像是和解,像是一场恰在其时的相遇,又像是一场盼望已久的重逢。
能够相约索契躬逢胜饯,于我而言是机缘也是幸运。此前一年的6月,沈阳日报与沈阳音乐学院合作创办了童声合唱团,我的女儿小林有幸加入其中,成为合唱团的一员。经过一年的学习训练,我们在合唱团成立仅仅一年之后,就在团长浴辉的带领下,成功地报名申请参加了儿童组的公开赛,成为第九届世界合唱比赛中一支最年轻的队伍。经过赛前紧张的排练、忙碌的准备,经过长达十多个小时的空中飞行,直到飞机掠过黑海上空降落在索契停机坪的时候,一切仿佛还是一场美梦。小林有感于漫长航程的终于结束,说了一句“世界上就没有到不了的目的地”,我笑了,是的,只要认准目标,一步一步前进,世界上就没有到不了的目的地,也没有实现不了的愿景。
因为接触合唱的时间还比较短,对合唱的理解也不深,很长时间里一直以为合唱就是一群人,为了纪念某个节日,或者为了某个艺术节,组织起来在一起唱歌。到了索契,看过来自世界各地的合唱团体的表演,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合唱是喜欢唱歌的人生活的一部分,不仅是儿童,是老年人,而是各个年龄段的人,更多的是青年人,是志同道合的爱好者,十多个人,二十来个人,为了歌唱聚合在一起,他们不一定采取统一的队形,也不拘泥于动作、服饰是否整齐一致,他们就是用歌声在抒发自己、找寻同类、创造生活。对他们来说,热爱就是一切,热爱就是本身,也正因为这样,尽管合唱强调的是协调和谐的整体效果,但事实上,每个团员身上都洋溢着饱满的个性。
合唱与我们所熟悉的K歌有太大的不同,它更接近于交响乐,是用声音营建了一座多角度呈现的宫殿,有廊有柱,有基座有穹顶,多姿多彩,美轮美奂。而且更重要的是,合唱可以满足更多喜欢唱歌的人参与其中,享受歌唱带来的乐趣。
上万名歌者在索契的这首大合唱,最高潮的部分出现在颁奖典礼上。像一场战争后的凯旋,像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的夺冠,合唱比赛的颁奖典礼同样是激情澎湃、热血沸腾。背景音乐是激昂的旋律和节拍,现场是一浪高过一浪的欢呼呐喊,获奖的团队冲上领奖台,捧回属于自己的奖杯,那份激动与狂喜也同样是经过时光累积最终赢得胜利的骄傲。欢腾的情绪,掀开一切有形的屋檐,不断地把更多的人托向乐而忘忧的云端。
本届世界合唱比赛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283支团队参赛,其中来自中国的合唱团就多达百支。在世界合唱理事会举行的研讨会上,来自中国的代表介绍说,我国现有青少年合唱团队40余万支,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合唱大国,合唱的功能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共识。
世界合唱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中国这个大国的参与,而另一方面,中国人也同样需要更多地加入到这首世界大合唱中去,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去以一种更加文明的方式释放自己,进而在歌声中变得更加宽容合作,更加尊重彼此,更加明确对于美的价值取向。虽说合唱这种立体化、非线性的艺术样式,对于中国人来说略显生疏,但是,只要第一串音符已经唱响,我们就一定会在层层叠叠的铺展中迎来最华美的高潮。
在合唱传统比较悠久的国家,合唱最初是作为教堂唱诗班而出现的,也许音乐正是连接世俗与宗教之间最便捷的通道。那么,在科学昌明的现代社会,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认为,音乐是足以用来洗净人们灵魂、带给人们欢乐的福音。
在索契,同行的摄影记者王雁为我拍到一张照片,照片上的我,脸上盛开着久未有过的笑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