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建设如何从以土地为本回归以人为本?

2022-06-13 22:20:03

碧翰烽/文

据半月谈报道:中办、国办近期印发的《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对于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县域发展空间非常大,可能会迎来第二波城镇化浪潮。

上述《意见》提出将县城发展划分为5类,包括加快发展大城市周边县城、积极培育专业功能县城、合理发展农产品主产区县城、有序发展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引导人口流失县城转型发展

近日,半月谈评论员、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教授马亮撰文指出《县域城镇化当回归以人为本》。他说,过去城镇化的教训是以土地、以行政意义上的城镇化为标准,最后带来的是摊大饼式的发展,包括过度的土地财政,以及城市之间的切割、割裂,以致于出现了许多县城“千城一面”,县的特色被扼杀。

他提出,未来关键是怎样回归到城镇化以人为中心,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应当以家庭为中心去推进县城的城镇化建设,真正让县城能为整个家庭提供服务和支撑。尤其要让城镇青年人有归属感、认同感,让他们能回归家乡、回归家庭。

1 县城的特色在哪里?

当下,县城发展十分重要,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乡村,无论是提升城镇化发展的质量,还是加快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都离不开县城这个关键之枢纽。

随着土地财政面临的困境,需要进一步反思过去以土地扩张为本的城镇化战略,真正来思考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新路。

不容忽视的是,现在不少的县城都在走大城市的路子,“千城一面”的高楼、广场、马路,让你从外表上实在体会不到县城与大城市之间,究竟有何区别?除了档次、人口、产业、文明之间的巨大差距之外,所有的理念几乎都是雷同的,尤其是一些大的开发商纷纷进驻县城之后。

那么,县城的特色在哪里?县城究竟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如何防止县城重复大城市病的问题?

碧翰烽以为,县城之特色,就在于既要有城市的气质,也得有乡村的个性。

2 人的需求是什么?

以人为本,其实不只是给县城的,包括我们的大城市,都需要在这个方面加以改进。但是,今天要讨论的还是县城的问题,否则,接下来的一些县城建设,还是有可能走入歧途。

什么是以人为本?那就要从人的需求入手,作为一个县城、县域里面的居民来说,他们最希望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来看,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这五个层次是逐步递进的。

新的时代,需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过去,我们要解决的是“有没有”的问题,现在是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有八个“更”字来概括这样的向往: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3 县城的突围竞争

可以说,当下的县城又站在新的起跑线上,谁能率先突围?谁能把握新的契机?就看如何理解与推进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这样不仅能够破解土地财政的困局,还能在新的竞争当中拔得头筹。

碧翰烽以为,从人的角度,从家庭的角度,特别是从美好生活“八更”向往的角度,县城建设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破局:

一是县城产业的发展问题,如何发挥特色市场与中小企业的作用。谁都想做特色产业,但是怎么做?需要有新的思路,而不能完全靠行政主导思路。有两个方面值得破题:一方面是如何遵从市场的问题,也就是说,一个县城的产业,肯定有其内在的市场逻辑,需要将其充分发掘出来,这是每一个县城应有的特色。

另一方面是如何重视中小企业的问题。当年江浙、广东等地的发展,有一个特点就是中小企业的蓬勃兴起,其中也就自然而然诞生了不少有影响的大企业。

但我们现在一些地方发展有个致命的问题,就是一心想引进大企业,所有的资源都要给大企业,这样看起来政绩是不错的,但不一定能够给地方带来产业的兴旺,而且这样的引进也是难度很大的。实际上,把重心摆在如何发展大量中小企业,虽然可能会慢一些政绩,但效果是难以估量的。毕竟中小企业的“56789”是有科学、现实依据的。

何况一个小小的县城,在本身没有多大产业根基的时候,又能引进多少大企业呢?而哪一个大企业,不是从众多中小企业成长而来的,大与小之间,又岂不是相互转换的。

二是农村留守现象能否在县城解决?当下有很多经济问题、社会问题,还是与农村的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有关。教育的公平问题,青少年的成长问题,妇女儿童权益的保障问题,养老问题,等等,都与这方面的问题有关。

这也是以人为本、以家庭为中心的重要内容。所以,县城建设需要考虑解决三留守人员的现实问题。

这里面涉及到就业、住房、教育、养老、文化、体育等涉及家庭利益的建设问题。比如县城教育完全可以提高到一定水平,让教育的均衡问题在县城得以解决,其实不少地方的县中水平是比较高的;再比如县城住房的标准规格以及房价,就要有县城的特色,而不是一味地比照大城市,有些房子可以更大一些、可以兼顾城乡的特点进行建设,让人既享受到城市文明,又能体味乡愁记忆。

三是法治社会的水平问题,让人民更安宁、让社会更公平。有人说,县城是一个江湖,尤其是熟人关系的江湖,往往缺乏法治规则的权威性、公信力。这样的问题就会破坏社会公平,影响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从而给市场、企业和人民以不确定性。如何建立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县城,需要下大力推进现代化的社会治理,真正让平安、法治成为最大最优的名片,这也是未来县城竞争的最大软实力。

如此不仅吸引更多的产业、资金,更能吸引人力、人才,让县城充满活力与希望。

(图片来自半月谈)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