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精力投入行政,一成时间联系群众<br>!

2022-05-15 21:42:37

碧翰烽/文

村干部走访村民 马希平 摄

据半月谈近日报道,

部分村干部反映,“九成精力投入行政,一成时间联系群众”已是工作常态。江西一名村支书告诉半月谈记者,乡镇每年考核村委会指标有8大项40多个小项,村级组织运转已经与乡镇政府的各项要求匹配。一名镇党委书记认为,在现行工作要求下,事实上已经不允许村干部,尤其是村支书兼职其他工作。

“九成投入行政、一成联系群众”,的确反映了当下基层工作的现状,值得引起关注。而这样的现状,又往往伴随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使得基层治理能力水平大打折扣。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有诸多因素之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村级组织行政化、机关化、公职化倾向越发明显,令人堪忧。

据河南一位村支书向半月谈记者反映:

“现在的村干部跟以前不一样,全天坐班,一天经常工作10个小时以上,村干部也要对接乡镇各个部门。”

在不少地方,像村干部办公室坐班现象已经十分平常,真正像过去那样的“不脱产干部”,已经不复存在。

这样就会面临一个问题,村干部的身份究竟是什么?他们和群众之间有着怎样的身份差别?以及和公务员干部还有哪些差别?

而当公家干部的身份日益鲜明之后,可能带来的“只唯上不唯下”,又该如何化解?新时代群众路线该如何得到贯彻落实?

有位多年在县里工作的领导说道,当年他对村居干部有一条要求,那就是你能认识多少群众?以此作为考核干部的一项指标。他说,在当下这个社会,人熟好办事,特别是做群众工作,需要干部和群众打成一片,一旦遇到各种突发事件或矛盾纠纷时,能和群众打成一片的干部,其说话、做事的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令人担忧的是,现在不少村庄实行了合村,村子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而干部数量并没有增加,加之行政事务之多,使得干部眼睛、腿都是向上,不少村民和村干部“不熟悉”“不认识”的情况已经较为常见。

分析这些问题,如何加以解决?我以为有几个方面值得探讨:

一是如何加大对基层治理工作的统筹力度?

现在基层之所以面临如此多的行政事务,就是上面的“婆婆”部门太多,谁都可以将工作甩给基层,谁都可以给基层发号施令,谁都可以考核问责基层,哪一路“尊神”都不能得罪?

就拿那些形式主义的“挂牌”“上墙”“文山”“会海”,为什么得不到根治?就是这种“婆婆”部门太多,缺乏一个强有力的机制体制来牵头统筹,从而可以将基层的阵地、力量、技术、数据、业务等等资源进行高度融合,防止“各行其是”。

二是如何改革科学、务实、简约的考核问责办法?

行政的一大手段就是考核问责,行政事务多,并不一定是坏事,关键是考核是否科学、简约。现在的问题在于,各种考核问责事项繁杂、不科学不合理,不少地方甚至层层加码。比如有的工作,上头只考核几个指标,越往下走,不断地加指标,以致于加到上百项指标。可想而知,如此多的指标,怎么可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就只能以形式主义而对待。

有位乡党委书记坦言,“如果一项工作任务,踮起脚能够完成,基层当然会想办法完成,但如果踮起脚也完不成,那面对严厉的考核问责,当然就只能搞形式主义了,有什么办法呢?”

三是如何打通干群关系的最后一米?

如何让基层干部的脚步、心理能够更多走进千家万户,是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当下,有些基层工作深入不了一线,最后一米始终打不通,群众颇有怨言,应该值得警醒了。是距离远吗?不是,是没有可服务的资金资源吗?也不是。那么问题在哪里,需要从源头开始反思。

一年到头,有多少时间走访群众?面对群众提出的矛盾诉求、问题困难,是不是及时给予解决?这样一些关乎民生急难愁盼之事,一年了,究竟真正解决了多少?是可以算出一笔群众工作帐的。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