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提的意见有理,即使别有用心,他也予以采纳!

2022-04-23 21:07:02

碧翰烽/文

战国四公子之一孟尝君有一次代表齐国前往楚国访问,楚王送他一张象牙床。令登徒直先护送象牙床回齐国。登徒直却不愿意去,登徒直对孟尝君门公孙戌说:“象牙床的价值有千金,如果有丝毫的损伤,我就是卖了妻子儿子也赔不起啊!你要是能让我躲过这趟任务,我有一把先人留下的祖传宝剑,愿意送给您。”

公孙戌答应了。便去见孟尝君说:“各个小国家之所以都请您担任国相,是因为您能扶助弱小贫穷,使灭亡的国家复存,使后嗣断绝者延续,大家十分钦佩您的仁义,仰慕您的廉洁。现在您刚到楚国就接受了象牙床的厚礼,那些还没去的国家又拿什么来接待您呢!”孟尝君听罢回答说:“有理。”于是决定谢绝楚国的象牙床厚礼。

公孙戌告辞快步离开,还没出小宫门。孟尝君就把他叫了回来,反问道:“你为什么那么趾高气昂、神采飞扬呢?”公孙戌只得把赚了宝剑的事如实报告。孟尝君于是令人在门上贴出布告,写道:“无论何人,只要能弘扬我田文的名声,劝止我田文的过失,即使他私下接受了别人的馈赠,也没关系,请赶快来提出意见。”

应该说,这样的意见提出来,是有不良动机的,是为了收受他人的贿赂。

可是这个故事很让司马光感慨,所以他专门评论道:孟尝君可谓能用谏矣。苟其言之善也,虽怀诈谖之心,犹将用之,况尽忠无私以事其上乎!《诗》云:“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孟尝君有焉。

魏征曾对唐太宗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反映出的是一种“听”的智慧。

首先是言路通畅,不论是具备怎样的动机,关键在于意见之本身,是不是有道理,是不是正确。其次,正如司马光评论的那样,一个别有用心的道理都能够采纳,何况那些毫无私心的尽忠之言呢?最后,有了通畅的言路,又有兼容并蓄的心胸与气量,必然就会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有助于解决各种问题。

实际上,这世界有着各种各样的信息,能否从中找到正确的、有用的、有价值的信息,考验的是一个人“听”的综合能力,有没有远见卓识,有没有识人用人的本事,能否真正做到海纳百川。

在历史上,善于纳谏的君王是不多的,要么是缺乏这方面的能力,不懂得辨别信息的真假,也缺乏识人用人之明,要么是缺乏宽广的胸怀与大度,做不到心系天下、胸有大局。

赵悼襄王父子偏听偏信,没能识得郭开之谗言,也无法识得李牧、廉颇之忠诚大才,终究自毁长城,以致灭国。

唐太宗能够多次采纳魏征的谏言,重用一大批贤才,终有贞观之治。尽管有时候魏征的谏言让唐太宗也很恼火,但始终能够平静而坦然。后来魏征去世之后,所以才有唐太宗之感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征已去,吾失一镜矣。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