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生娶了三个妻子,为何个个都能幸福美满?
(2017-03-02 08:30:34)分类: 人生情感 |
他一生娶了三个妻子,为何个个都能幸福美满?
大文豪苏轼一生65岁,先后娶过3任妻子。
有些巧合的是:3人都比他死在前面,3人都姓王,而且苏轼很爱她们,他们的爱情、婚姻生活堪称幸福美满。
第一个妻子:18岁的苏轼娶了16岁的王弗,生活11年。公元1065年,27岁的王弗去世。结发之妻王弗年轻貌美,知书达礼,堪称苏轼绝佳的贤内助。
王弗病逝对苏轼是绝大打击。10年之后,苏轼为王弗写下“千古第一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多少年来影响深远,读来总是泪眼朦胧,感慨万千: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第二个妻子:公元1068年,32岁的苏轼娶了21岁的王闰之,她是王弗的堂妹,生活25年。公元1093年,46岁的王闰之去世。王闰之与苏轼同甘共苦,历经乌台诗案、黄州贬谪等。最困难时期,她和苏轼一起采摘野菜、赤脚耕田,变着法子给丈夫解闷。
王闰之逝世时,苏轼痛断肝肠,写下祭文:
我曰归哉,行返丘园。曾不少许,弃我而先。孰迎我门,孰馈我田?已矣奈何!泪尽目乾。旅殡国门,我少实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呜呼哀哉!
第三个妻子:王朝云,原本是王闰之的丫头,比苏轼小26岁。公元1080年,18岁的王朝云被44岁的苏轼收为侍妾,此后,王朝云陪伴苏轼生活了16年,直到苏轼被贬谪到岭南惠州,只有王朝云跟随。公元1096年,34岁的王朝云病逝,此后苏轼再未娶亲。
王朝云可谓是苏轼的红颜知己。说苏轼“满肚子不合时宜”的就是她,有楹联印证:“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王朝云常常唱的《蝶恋花》词,可谓伤春之作,别有情韵。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应该说,苏轼一生成就巨大,虽说宦海沉浮,最高官位达至尚书。而更大的成就当然就在于文学方面,其地位与影响非同一般,不知留下多少千古名句。
从现在的一些眼光来看,苏轼有3个妻子似乎并不值得特别赞许,尤其是第三个妻子属于侍妾。但是在那个时代,这并没有什么多大问题。
对于一个既属官员、又属文豪的男人来说,一生之中能有这3个知己般的妻子,可谓人生特大幸事,无论是身居高位,还是被贬艰难,总有爱人相随。生活上吃苦自不必说,更是能够读懂其内心的痛楚与郁闷。
那先生的满肚子不合适宜,实在特别难得。如果没有一种刻骨铭心的爱情与坚守,又怎能悟出这样的心境。
常常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今天的一些人,过于追求物质层面的东西,而放弃了精神层面的追求。
有的人不求志同道合,只求房车皆有;有的人不求患难与共,只求衣食无忧;有的人不求人格修养,只求金钱富贵;有的人不求奉献与包容,只求索取与埋怨。如果是这样的过法活法,又怎么能够有美好的爱情,又怎么能够有幸福的婚姻。
人的一生,不能只满足于物质生活,更要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当你的事业有大成就的时候,也得看看,你的那一半也是否美满,这决定了你一生的幸福指数与成就指数。(部分资料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