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翰烽:智慧城市建设的八个倾向性问题!
(2016-08-03 08:23:40)分类: 时政评论 |
碧翰烽:智慧城市建设的八个倾向性问题!
近些年来,各个地方、各个部门积极推动“互联网+”行动计划,尤其是智慧城市建设可谓风声水起,一个又一个项目、战略和规划出笼,引人眼花缭乱。
这是一个好的现象,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与趋势,不仅能催生经济发展模式、体制机制的革新,更能推动社会观念的大变革,提升互联网+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和服务管理等需求。
不过,在现实的建设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突出性的问题,值得引起重视:
第一,关于重复建设的问题。有不少地方缺乏统一的顶层的规划设计,各级普遍开花,无论硬件建设,还是软件建设,都存在着重复建设的问题,不仅是浪费巨大的财政资金,更是给未来的融合共享带来障碍。这就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从上到下进行整体规划,这是当前颇为紧迫的事情。
第二,存在垄断的现象。这里面既有行政垄断,也有行业垄断。从行政垄断来说,有的部门打着统一、共享的幌子,实则搞违规操作、垄断。从行业垄断来说,就是设置技术障碍、行业壁垒,让同类产品无法融通。
第三,关于标准化问题。一方面是政府数据标准的问题,还需要顶层予以认真设计,比如人口数据采集的标准,就涉及到公安、计生和统计等多个部门,各有各的标准;另一方面是互联网行业的标准问题,一些产品、设备之间存在不兼容的情况。
第四,数据共享开放问题。这主要存在于政府各个部门,一些部门将数据信息视为自身的利益,不愿意共享开放,使得数据资源无法打通,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这也是一些奇葩证明盛行的主要因素。比如驾考实现网上预约后,原来线下部门与驾校、商人之间预约的利益链条就被打破了。
第五,扁平化治理问题。互联网治理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要实现扁平化治理,不断减少层级,打破原有的层级管理模式,从而提高工作、办事效率。但是在现实中,这也涉及到各个层级的利益问题,于是在一些地方的规划设计中,也加入了层级的概念,使得扁平化难以有效发挥,削弱了互联网的优势。
第六,资源整合及改革下放问题。这是当前互联网治理领域方面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如何实现人力、物力、财力和资源在基层、社区的高度整合,而不是分散使用。比如社会建设与管理方面,延伸到基层和社区的就有社会保障、卫生计生、公安、民政、城管等各个领域,但这些领域的信息资源、服务管理往往又各自为政,各有各的人,各有各的钱,各有各的系统,还没能实现有效整合。所以对于部门来说,要推行简政放权,将一些服务、管理事项下放到基层。
第七,关于部门联动融合问题。在各个地方推行的网格化管理当中,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实现矛盾纠纷、社会问题等各类事件在线上的及时处理、及时解决,这就需要各个职能部门联动融合,齐抓共管。除了相互之间信息资源的高度融合之外,更需要线下工作流程的高度融合,包括一些事件的联动执法、联动整治、联动调解等等。
第八,关于社会公众获得感的问题。智慧城市建设的终极目的是要让公众有获得感、幸福感。这有几个方面的目标,一要让公众在信息数据获取方面非常便捷、精准和丰富,能够获取有价值的数据;二要让公众在办事办证方面非常便捷;三要让公众反映、解决诉求和问题迅速快捷;四要能推动各个职能部门简政放权、改进作风,服务观念大幅提升。如果没能实现这些目标,那么,智慧城市建设就只能是在搞形式主义、搞政绩工程。
(此文为碧翰烽原创内容,特此声明!)
欢迎搜索关注“碧翰烽”微信号(bihanfen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