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翰烽:北京拥堵怎么推给了低油价和专车?
(2016-01-26 08:33:57)分类: 时政评论 |
碧翰烽:北京拥堵怎么推给了低油价和专车?
今天上午,市十四届人代会第四次会议丰台团审议时,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介绍,北京市动态交通指数2010年还是6.1,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5.5,是有所下降的,这与八项规定出台,人们活动大幅度减少有关,晚高峰明显下降。2015年道路拥堵突然加剧,经分析,一是油价大幅度走低刺激,二是网络约车加剧道路拥堵,注册十几万辆车,每天活跃的有6万辆,一天六七十万单在路上跑。(法制晚报1月25日)
这让我想起多年来春运一票难求,有关方面、专家就曾称是“票价太低”。把老百姓回家过年的民俗,硬生生要说成是市场经济。
近些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环境污染、交通拥堵、房价过高、管理粗放、水源短缺、应急滞后”等六大城市病显得越来越突出。其实,有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城市治理者思路的落伍。比如“收费”已成万能武器;比如油价上涨就与国际接轨、油价下跌就要考虑特殊。
北京,中国的首都,应是人人向往的地方。遗憾的是,背负着“霾”与“堵”的沉重包袱,实在有些“添堵”,也难怪人们会称首都为“首堵”。
更让人遗憾的是,面对这样一些问题,有关方面总有各种各样的对话,竟然会把道路拥堵的原因推给低油价和网约专车。这着实令人有些费解:
第一,这种原因分析,有什么依据?依据是什么?有没有准确的数据作为支撑?有没有精准的大数据分析和深入的调查研究?
第二,把原因推给油价和专车,有没有什么目的?一是不是为油价不跌或上涨作准备?此前不久,国际油价下跌,可是国内就是不调整,事后竟然把原因说成是为了“环保”、为了“治理雾霾”。二是不是为限制网约专车作准备?网约专车的出现,对于传统的出租车行业和落后的垄断管理方式形成了巨大挑战,各种利益的固守与纠结,就是不想把广大老百姓的利益和想法摆在首位。
第三,造成北京等大城市拥堵加剧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有没有认真反思过?认真考虑过?有四点值得一提:一是车辆在增长;二是首都功能疏解不够;三是交通部门管理能力落后;四是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