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时政评论 |
碧翰烽:发不了工资的地方政府会不会裁员?
经济下行压力之下,一些地方财政频频告急,有的沦为“吃饭财政”,有的连发工资都成了问题。
据华夏时报12月26日报道 受国内外形势影响,山西的煤价自2013年开始遭遇重创,目前煤炭价格已经不如土豆价,多地的坑口吨煤价格卖不过一方沙子的价格。这股寒流一直持续至今,今年前三季度,全省煤企盈亏相抵净亏损70.37亿元,欠发职工工资35亿元,欠缴社会保险109亿元。“山西有119个县,目前有103个县发不了工资。”一位不愿具名的山西官员告诉记者,山西的经济糟糕得可想而知。
靠煤炭行业的山西地方财政日子不好过。而靠土地财政的地方也不好过。据媒体报道,近年来,房地产相关税收和土地出让收入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贡献者。然而,2015年房屋新开工面积、房屋竣工面积、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土地成交价款这四个指标历史上首次同时负增长。房地产市场颓势难改,地方财政首当其冲。目前多个市县税收负增长,占地方财力大头的土地出让收入陡降,多地沦为“吃饭财政”,个别市县甚至出现工资欠发现象。这一切都表明地方财政遭到致命打击,迫切需要通过改革央地财政关系解除时弊。
面对频频告急的地方财政,一些地方显然有些手足无措了,更多的办法可能就是借钱举债。按有的官员话说,财政不怕没钱,没钱可以借嘛,总不致于让地方政府破产吧。
就在此前不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曾提出,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前期存在过分举债和隐性举债,“未来是否可能出现一些地方政府事实上的‘破产’的问题值得警惕。我国破产法规定的破产主体是企业,一旦地方政府发生事实上的‘破产’,中央政府将承担多大程度的责任?地方人大应该怎样安排?这些问题都应未雨绸缪,提前研究”。
显然,关于地方财政的问题,已经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开怎样的“药方”才能治愈?首先是要改革央地财政关系。其次是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尤其是要建立完善财税民主、阳光制度,让预算有硬性约束,让钱花得明明白白,人人可以监督。
最后,还有一点值得探讨,那就是该不该推进机构、人员精简。经济下滑,企业没有订单、没有利润,就会发不出工资,就得裁员了,甚至还会面临停产、关门的局面。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当前机构臃肿、人员膨胀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改观,有的机关单位人浮于事,效率低下,有的机关单位抵制改革,懒政怠政,为什么就不能裁员?为什么就只能上而不能下?为什么有的严重违纪却还要吃财政饭?政府为什么不能打破铁饭碗?
一个连工资都发不了的地方政府,应该要认真检讨一下,这些年经济发展思路出了什么问题?财政管理的制度方面出了什么漏洞,浪费了多少钱?有多少是人浮于事、混吃混喝?也许在经济下行压力之下,真的是该下决心好好反思和改革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