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翰烽:有官员不敢被提拔不敢干活是为了啥?
(2015-08-28 08:33:09)
标签:
官员一些权力山西 |
分类: 社会观察 |
前日,有位在央企工作的朋友说,现在的形势真是有些变了,单位内有的领导居然还怕被提拔,不想被提拔。
问是为什么?他说,现在如果要提拔,有一项工作是必须做的,那就是要申报审查财产等个人事项,所以有的领导就自动放弃了,还生怕被列为提拔对象。因为这些年的积累,有一些领导干部已经成了“富豪”,不论是通过哪种方式,或可能的腐败,或经商等行为,怕经不起审查。
就在最近,有位在乡镇工作的年轻公务员说,他有几位在山西工作的同学,也是在山西当公务员,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就是山西的一些领导干部也不敢被提拔,遇到提拔重用的机会,也往往是绕着走。
为什么?就是怕经不起廉政的考察。据了解,比如有的官员本是某某部门的副职,地位比较稳定,本来相安无事。而如果一旦被列为提拔的对象,特别是某某地方或部门的一把手对象,反而会引来麻烦。
一是在原有权力领域的相关人员,可能会因为其调走而导致利益受损,说不定就会借机举报;二是有可能遇到竞争对手的监督举报。毕竟在塌方式腐败的影响下,真正想要独善其身,还真是很难。
另外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国家下拨的项目资金,一些地方居然没有用,一直放在那里睡大觉,这似乎有些不可思议。原来这里面也是有讲究的。
在一些官员看来,现在的反腐态势,使得某些官员谨慎了许多,比如在项目的招标投标等程序方面,可能规范了一些。这样的结果,往往就会使得一些原有的相关利益者不舒服、不如愿,所以一旦得不到利益的时候,就可能选择举报。这种情况已经很多了,包括一些官员的情妇、小三,也是如此。所以有的官员面对此种情形时,宁愿选择不作为、不干活。这也是当前一些改革面临阻力的原因之一。
由此看来,进一步的制度反腐显得尤其重要,特别是官员的财产公示制度更需加快步伐,对于那些想要提拔重用的官员来说,不仅仅是组织的审查,更需要通过社会舆论的监督。还有官员的权力制约、监督机制,更需要进一步的规范,特别是法治化的规范,从而真正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与此同时,尚需加大治标之力度,也就是要加大打虎拍蝇力度,特别是拍掉群众身边的苍蝇的力度,以清除掉腐败分子,建立起一支风清气正的干部队伍,才能真正推进改革、法治的伟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