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碧翰烽:李克强动刀子,谁会掉帽子?

(2015-04-14 08:22:27)
标签:

官员

不作为

懒政

刀子

分类: 时政评论

 

新京报412日讯 410日,李克强总理在吉林长春主持召开东北三省经济形势座谈会,再次强调要对为官不为的庸政懒政坚决问责。

我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说,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干部精神面貌要有新状态总理说,对于忽视民生、为官不为的庸政’‘懒政,要动刀子出重拳、公开曝光,坚决追责!”

关于治庸治懒,治理为官不为的问题,李克强总理已经不只是一次强调了。在最近的多次会议、调研中,李克强几乎每次都会提到。去年6月,李克强总理曾在几次会议上直斥一些地方官员的不作为现象。他说,一些人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甚至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态度,敷衍了事。说得难听点,这不就是尸位素餐吗?”7月,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严厉指出,庸政、懒政同样是腐败。

今年29日,在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李克强说,“对不敢抓、不敢管,尸位素餐、碌碌无为的干部,要坚决采取组织措施,为官不为的典型要公开曝光!失职渎职发生重大问题、造成恶劣影响的,该处分的要处分,该撤职的要撤职!”

315,李克强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提出,“我们既要惩治乱作为,也反对不作为,庸政懒政是不允许的。门好进了、脸好看了,就是不办事,这是为官不为啊,必须严肃问责。”

可以说,这次李克强在东北,更多的是谈的“落实”和“执行”的问题,更多的是强调解决“为官不为”的问题,甚至是提出要“动刀子”,可见想见其中的意味。

从某种程度上说,当前“为官不为”的现象已经相当严峻,不仅引起了广大民众的极度不满,而且还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目标的实现。这种现象的大量出现,说明了一些官僚对于反腐整风的排斥、对抗与反扑。

也因为此,李克强总理才会一针见血地指出,“老百姓一直在勤劳奋斗,当干部的决不能为官不为”、“政策千条万条,不干就等于白条

既然要动刀子,必然就有一批人掉帽子。在这种铁腕治庸惩懒的高压态势下,哪些官员将会被拿掉呢?

一是在行政审批等方面推诿扯皮、行动迟缓的官员,要真正拿掉一批。这个问题表现得比较突出,一些企业是有苦说不出。这里面有很多道道,一方面一些官员怕担责任,所以大家都推;另一方面是一些官员觉得现在审批捞不到利益,又不敢要利益,所以就积极了。

李克强提出,针对东北的政策支持问题,国家出台了具体措施,但现在的问题是,去年批给的土地,70%仍然处于闲置状态!土地给了,一直闲着;钱下拨了,仍然“趴”在账上;项目批了,迟迟未见开工!政策再好,不干有什么用?政策千条万条,不干就等于白条!

二是在对待老百姓反映诉求和办事时漠然、推诿、不办的官员,要切实拿掉一批。老百姓反映诉求,一般都是关系切身利益的,如果要找政府办事的,也是切身利益的,但是现实中漠然处之,麻木不仁的现象不可小视,对老百姓爱理不理,让老百姓跑断腿、找遍人,就是以这以那的理由不办事。

三是对于不改革、缓改革的官员,更要下大力拿掉一批。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但是在地方却出现了拖拖拉拉、搞变通、搞走样等现象,不改革、缓改革问题突出,使得一些本是惠民的改革,却迟迟达不到效果,使得人民对于改革的获得感不强。有的官员觉得改革触及到了自己的利益,或是要触及其它利益,不敢得罪人,从而处于消极应付状态,能拖多久就多久,实在拖不了再说。

四是对于腐败、四风现象不作为、缺乏担当的官员,也要狠心地拿掉一批。这些官员是缺乏担当和勇气的,他们只会顾及个人的利益,只会当老好人,不会得罪人,不会下决心,只会敷衍了事、得过且过。这样不仅纵容一些官员继续腐败和搞四风,而且还动摇了群众对于反腐整风的信心。

如何动刀子、出重拳?李克强总理给出了明确的回答,一要抓典型案例;二要抓公开曝光;三要抓问责。正如当前反腐斗争中的打虎拍蝇一样,对于不作为的官员,必须也要打老虎、拍苍蝇,要打出威慑力。

那么,有几个方面是值得期待的是:第一,能否向社会公开各地各部门的成绩单。通过这个成绩单,要能够看得出有没有不作为的问题。比如进入办事、审批项目的程序、时效等具体内容,要向社会公开,以接受监督。

第二,对于一些明显存在不作为的审批、办事项目,不符合市场规律的,能否以此下决心给予取消,真正让那些不作为的官员被淘汰掉,从而更进一步、更深层次的推进简政放权。

第三,在依法行政方面,真正让政府的用权受到严格监督,特别是检察院的法律监督,以及法院的审判监督。让政府的不作为在法律的轨道下得到治理,有更多的企业或老百姓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来向行政不作为宣战。今年51日实施的新行政诉讼法,是可以期待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