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建言十八届三中全会】教育三大乱象如何深化改革?

(2013-11-04 08:24:43)
标签:

教育

分类: 百姓关注

“期盼有更好的教育”。这是我们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向往,更是党和政府的奋斗目标。
教育,对于个人而言,能够使我们成长成一个有用的人,促进我们的发展,激发我们的潜能,让我们了解这个世界、这个社会,同样,能让我们有尊严有意义有能力的活在这个世界上。对国家而言,人才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教育是祖国的未来、希望,也是民族复兴的明天。
今天,我们的教育事业正在蓬勃发展,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教育的突出问题,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比如教育功利化、行政化、封闭僵化的倾向就令人担忧。教育改革已经喊了这么多年,也推进了一些措施,但是距办成“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公平”仍然还有一些差距。
第一,关于教育功利化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求政绩,比如集中全力发展优质学校、示范学校、重点学校,而忽视整体教育的平衡;二是求利益,比如想方设法从学生、家长身上进行创收,吃、穿、学、用等各个方面都已绞尽脑汁,即伙食费、校服、资料费、校园通等,而且不惜用封闭式管理模式,不惜牺牲老师的名誉来予以摊派或推销。
第二,关于教育行政化的问题。如何实现教育家办校,一直是个问题。由于受行政化的影响,教育的学术性、创新性、平等性一直受到影响,而且行政化带来的人力、精力、财力负担也越来越重,有的学校应付于行政层面的检查、考核、达标等,苦不堪言。
第三,关于教育封闭僵化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当然在于应试教育,目前以“高考、中考、小升初考”为指挥棒的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突出的表现有三种:一是学生学业负担越来越重,作业越来越多,书包越来越重。二是各种形式的补课屡禁不止,不仅学校本身占用休息日进行补课,还有更多的校外补习机构在补课。三是大量的考试、做题,让孩子们苦不堪言,每一次考试之后的分数、排名已经成为孩子的巨大压力。素质教育只是成为一种概念,而且就是在校外进行的文艺、体育等方面的素质培训也变成以“考级”为特征的应试教育,实在太过悲哀。
其次是教育的统一模式,僵化着老师和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只能一味地被灌输,而不能自主的思维与创新。
面对这些乱象,未来的教育改革究竟该从哪些地方着手呢?有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能否在未来得到改观?
一是从治本角度给学生减负。尽管教育部不断地出台禁令,但效果依然甚微,而且在教育的问题上一味地以“禁令”出现,也不符合教育的特点。在学生减负的问题上,要重点围绕“高考、中考、小升初”等考试制度,进行大的突破性的改革,不能把考试、成绩作为几乎唯一的标准;坚决取消跨区域的小升初和中考;建立学生德育、体育、艺术和科技等方面的信息采集系统,作为考核评价的指标因素。
二是从制度上解决学校不均衡的问题。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上,要逐步实现城乡学校硬件、软件配备的平等,将资金向弱势学校大幅倾向;在教师力量配备上,建立轮岗制度,做到各个学校师资力量基本均衡;彻底废除重点学校和示范学校制度,严禁集中一切政府力量办优质学校。
三是坚决将创收项目从校园内清除出去。坚决将学校后勤完全推向社会化、市场化,校园不得自办后勤业务;废除校园封闭式管理制度,实行开放式教学。作为公立学校,不准校园进行任何名目的创收活动或项目,否则就会给乱收费提供机会,所有经费来源只能是财政拨款或社会捐助。
四是建立校长竞争制度。建议校长实行公开竞选和民主选举制度,废除任命制;大力推行校园信息公开制度,尤其是对考试、招生、基建、财务等方面的信息予以全面、细致的公开,接受校园和社会监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