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翰烽:返乡创业民工调查,为了孩子我得回家!
(2012-09-03 07:49:12)
标签:
宋体农民工返乡农民工群体留守老人耽误杂谈 |
分类: 生活观察 |
最近,由于经济下行困难的压力,一些地方开始出现农民工返乡的征兆。
与此同时,一些地方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并把目光盯在了家乡在外打工成功人士,积极创造良好的创业就业环境,吸引民工不断返乡创业。
在对留守儿童这一庞大社会弱势群体的调查中,我也不断地接触到了一些返乡创业的民工群体,他们过去长年在外打工,时下也已回到家乡,开始了新的创业征程。
回来,就是为了陪陪孩子!
李某目前是一家小小葡萄园的庄主,面积大概50亩左右。今年将近40岁,已经回乡2年了,过去和爱人一直在外地打工,从事小超市生意,生意一直做得很红火,年收入在三十万元左右。
2年前,他突然打电话向我咨询有关种葡萄的事,让我帮着打听租地的事。没过多久,就联系到了一个理想的地方,他迅即处理了自己在外面的超市,回到了家乡,当起了农庄主。
曾经和爱人大学毕业的夫妻,如今再度回到农村,面朝黄土背朝天,从来很少干过的农活和几乎完全陌生的葡萄种植,如今已是娴熟自如,让我倍感折服。
说起当初他们回乡的理由,李某回答的十分简单,就是为了陪陪女儿,女儿马上要读初中了,我们不能只图赚钱,而耽误了孩子的未来,如果孩子耽误了,就是赚再多的钱还有什么意义呢。尽管回乡后创业要艰难些,日子可能要困难些,我们也愿意,只要能和孩子天天在一起。
不敢耽误孩子的教育与安全!
杨某也是长期在外从事化妆品生意的老板,年收入将近五十万元。3年前,他毅然抛弃了在外地的事业,回到家乡,从零做起。
前不久,他和聊起回乡时的感觉,真是极不习惯:一是不习惯家乡的人际关系和人情交往,好象个个都是陌生人;二是生意难做,毕竟经济状况不如外地,还有就是经济环境仍然堪忧。
但他说,还是挺过来了,经过3年的努力,如今生意也慢慢做开了,回乡后还是做的日化用品生意,而且做到了周边的县市。
谈起当年回乡的缘由,他十分自然的说,就是为了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不能再长期分居了。他也是一个女儿,如今已经读到了小学六年级。多年来都是她奶奶带着,最近两年妈妈也先回来带着孩子。
他说,家庭最能影响孩子一生,一个不完整的家庭,很难想象将来孩子的性格、教育会是怎样,而且现在的社会环境又比较复杂,治安、安全状况也不是太好,经常这里看到哪儿的孩子出车祸了、溺水了,还有的竟然被性侵了,等等,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在外面还是比较担心。所以,我还赚多少钱,也不敢耽误孩子的教育与安全啊!
现在想想,幸福不是钱多就能拥有的,它应该是全方位的,包括一个人一个家庭的情感生活。他最后告诉我,我现在才算是真正的“安居乐业”。
告别留守还有多长时间要走?
在庞大的农民工群体里,那些返乡的民工毕竟还只是少数,大多数人还在为家庭的生计、孩子的生活,在外面漂泊、辛劳。他们并不是不想自己的孩子,他们并不是不想与孩子在一起,可是想想在外的艰难,又有多少能力去享受这人间天伦呢?
于是,庞大的留守群体形成了,老人、妇女、儿童,这些积弱的群体留在了各个农村,他们以孤独、思念,在度过自己本该精彩的岁月。
前不久,温总理视察广东时谈到了留守群体问题,他说,当前农村一个主要问题,就是留守儿童。你们有了孩子自己不能抚养,不能教育,交给公婆,公婆年纪又大了。你们担心孩子的教育,担心孩子的安全,还担心孩子和老人生病,我非常理解。一个是留守儿童,一个是留守老人,这是特殊的历史阶段性现象,我们要努力解决这个问题。我想有两条路:一是你们家乡经济能够发展起来,将来你们就地就业;二是如果你们长期在这里生活,并且有稳定的职业,将来就可以在这里安家落户。
但愿这一天能够早日到来,真正让每一个普通平民百姓实现“安居乐业”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