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中化学复习课教学流程

(2014-05-18 13:27:32)
分类: 教学札记

“213高效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体现了教受制于学、学受导于教的思想,重视了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基于此,复习课教学在充分研读新课标、考试说明、历年高考试题、社会热点问题等基础上,努力创设复习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通过设计典型例题、习题,学生展示,增强自信,锻炼能力。现就复习课的导学案设计、教学设计、课堂流程设计思路总结如下:

(一)复习课导学案的设计思路:

一、复习目标:

基本要求:1、复习目标与新课教学目标有所区别,应根据学情针对课题中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确定复习目标

2、研读新课标、考试说明,确定复习目标

二、复习重、难点:

要求:复习课要根据学情分析确定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三、复习方法指导与知识链接

结合该部分内容实际,联系相关知识,对学生指导复习,比如:实例法、对比法、联想法、归纳法等

四、复习与探究学案:

1、知识梳理

基本要求:要把化学知识加以系统化,先把知识点构建成知识块,再把知识块联结成知识网,学生对照学案自主复习,切不可是简单知识点的罗列。

2、典型例题

基本要求:典型例题一定要选择的有代表性,不可过多。可以发挥集体的力量,在集体备课时做到组内统一。

3、拓展延伸

基本要求:

(1)不宜过多,1-2个即可;

(2)选择带有一定综合性和创新性的习题。

4、不懂问题统计

说明:学生把自己不会的问题,不理解的知识点写在这儿,教师在批阅导学案时应对这部分内容给予解答。

五、复习反思小结

(二)高中化学复习课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学目标:要与导学案复习目标一致,以“通过……”的格式,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去写。

示例: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电解池电极反应式书写规律。

二、教学重难点:要与导学案复习重难点一致。

三、学情分析:

1、认真批改导学案,发现学生的错误;

2、统计哪些是个性化问题,哪些是主干问题;

3、统计哪些是普遍性问题,哪些是枝节问题;

3、分析原因:究竟是什么,是知识基础不过关还是教学策略设计不当,是问题设计质量不高还是学法指导问题;

4、根据导学案做的情况,预设和解决教学流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

四、教学流程:

(一)知识梳理、问题展示

     各小组在学科组长组织下,针对复习过程中的疑难进行剖析讨论,弄明白问题后,个人修改整理,并将组内交流成果和不能解决的问题板书到黑板上。

(在改过的导学案发下去之后利用课下时间就可以开展);教师在下面跟踪辅导,答疑解惑; 

要求:

1、提前布置,尽可能在课前完成,有个别不理解的知识点留在课上完成;

2、老师尽可能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

(二)例题解析,精讲点拨;

要求:

1、在学生展示的同时,老师要认真聆听过程,抓捕讲与听的学生反应瞬间的脸部表情和情感变化;

2、一定要让学生讲完,切不可感觉讲的不对就停止让他讲,这样下次学生就不愿意说了;

3、学生能完成的就让学生完成,对每组学生分析做总结点评,点评时要具有启发性,探究性。

(三)拓展延伸,学生展示

要求:

1、对于部分习题应努力创设适宜并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2、这块可以让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上台展示;

3、注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

(四)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1、教师与学生共同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2、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反思,找出自己对知识的遗漏或困惑,再进行解决。

(五)布置作业。

1、结合实际,作业布置应该分层次、分类型布置;

2、对于创新班,学习能力强、做题速度快,可以选择一些创新型习题;实验班,可以选择一些基础题和综合性较强的习题;常规班基础相对薄弱,在完成基础题的基础上,可以布置适量的中等难度的习题。

3、分类型,主要是将同种类型的习题布置在一起,让学生整体感知、认知。

五、教学反思

(三)高中化学复习课课堂流程设计思路:

一、课前准备环节:

    教师要认真编写导学案并统计分析在新课学习过程中究竟遇到了哪些问题,哪些是普遍性问题,哪些是个性化问题,哪些是主干问题,哪些是枝节问题,以便讲解时层次分明,而且学生易于把握。

    把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并在规定时间内上交,然后教师及时批改,及时发给学生。这样有助于了解学生问题所在,找出学生易错点和难点,同时学生又能及时订正反思总结,为下节复习课打下伏笔。

二、课堂探讨环节:

(1)合作、交流、探究

    首先学生自由讨论,解决自身导学案上存在的问题(在改过的导学案发下去之后利用课下时间就可以开展);教师在下面跟踪辅导,答疑解惑。然后分配任务,每组细分析一定量的题目,小组内交流讨论,为第二步展示服务。

(2)学生展示

 ① 教师要在展示过程中对学生的展示要适时进行追问、点拨、启发、引导并及时评价学生的展示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于展示过程中遇到的“障碍”,老师要清醒地知道“问题”何在,然后留给某些表现欲强烈的学生去帮助“纠错”,并让出错的学生把正确答案写在自己的“纠错本”上

(3)总结评价

对学生做出的分析进行评价,在主干问题和个性问题上再做强调、延深和拓展,加强学生记忆。

 复习课并非单纯的知识的重述,而应是知识点的重新整合、深化、升华。复习课更应重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巩固旧知是为了获取新知,同时,要尽可能兼顾每一位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得

三、课后环节:

(1)学生总结

    做过的复习课习题课下一定要认真总结,反思,并记录在导学案上。

 (2)学生训练

    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外,根据自己掌握情况,要做针对性的训练,及时巩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