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收红包”,“先收后退”开错了方子

标签:
红包医患关系 |
分类: 时评 |
2023.11.06济南时报
钱夙伟

很多医院,都明令禁止医护人员收取患者或家属的红包。多地此前曾发文整治“红包”、回扣专项行动,但湛江西南医院出台了奖励医护“收红包”的措施。据称实质是为了让病患或其家属来到医院能安安心心,医护也能更轻松并全身心投入工作。“拒收”是原则,“先收后退”是关怀。“这样更有利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减轻患者及其家属和医务人员的心理负担。”(11月5日每日经济新闻)
医护人员收了患者或家属的红包,不但不处罚,还予以奖励,确实“别出心裁”。当然,这一举措是建立在“先收后退”基础上的,严格来说,该医院奖励的其实是退红包的行为,而非收红包。那么,鼓励医护人员对患者或家属的红包“先收后退”,就妥当么?非也。
医护人员肩负着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禁止医护人员收取患者或家属的红包,这其实应成为一条铁的纪律、一条带电的“高压线”。“恪守职业道德”是我国医师法中的鲜明要求;我国《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也有“廉洁自律,恪守医德”的规定,其中明确提出“严格自律,不索取和非法收受患者财物,不利用执业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这些要求应当是所有医护人员理应守住的“底线”、不得触碰的“红线”。然而现实中,医护人员收红包的做法并不少见,个别不道德的医生甚至理直气壮地索要红包,导致医患关系扭曲,变成赤裸裸的商业交易。事实上,不管是什么性质的医院,让全体医护人员“拒绝红包、远离回扣、廉洁从医”,才是不二选择。将收取患者或家属的红包“光明正大”化,即使有“先收后退”的规定,恐怕也与国家相关规定的导向“逆向而行”。
患者或其家属为求“心安”而给医生送红包,否则会有很大心理负担,比如害怕医生不敬业、不尽心,医护收了红包才能轻松并全身心投入工作,否则同样有心理负担,比如觉得患者不信任自己,这本来就不是正常、健康的医疗生态。湛江这家医院不反思如此错位的医疗生态是怎么形成的,却出台制度“顺应”这种医疗生态,在解决红包问题上实在是找错了方向、用错了力。
该医院负责人所谓“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只是医患关系的表面和谐。医疗红包的存在,本质还是医生权力寻租的产物,患者只有通过送红包才能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这样的现状不改变,医患关系难有真正的和谐,毕竟,红包会增加患者及其家属的经济负担。此外,还有网友说得好:医院对上缴红包者予以奖励,是对违规利用“潜规则”获利的肯定,这也是错误的。
近年来,鼓励医护人员对患者或家属的红包“先收后退”,不只是一家两家医院的做法。与其在红包上做文章,以促进医患关系和谐,不如思考如何营造公平透明的医疗环境,如何激发所有医生都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患者精心施治,让患者普遍感受到公平、公正、尽心的医疗服务。
前一篇:小区发红包,期待着“遍地开花”
后一篇:警惕变相的“好评返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