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远离肥胖”需要多方合力

标签:
儿童超重或肥胖 |
分类: 时评 |
2023.03.08济南时报
钱夙伟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小汤山医院综合内科副主任王一书在门诊时发现,近年来,肥胖的患者越来越多了。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马秀珍也曾听专家介绍,门诊遇到4岁的小女孩体重39公斤,10岁的小女孩体重达80公斤。“有的孩子胖到‘令人怀疑’。”马秀珍回忆,专家们提起门诊的经历,都非常担忧。(3月7日《中国青年报》)
据国家卫健委2020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已经超过50%,6-17岁儿童青少年接近20%,6岁以下的儿童已达到10%。这份报告预计,若不加以遏制,到2030年,超重、肥胖患病率学龄儿童和青少年将达到31.8%,学龄前儿童将达15.6%。我国近20年里虽然出台了成年人肥胖预防管理的指南和专家共识,但儿童肥胖问题还未被明确。因此,加强儿童肥胖防治刻不容缓,并非危言耸听。
有专家分析认为,造成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因素很多,但主要原因包括缺乏营养健康知识,能量的摄入与消耗不平衡,高能量食物如油炸食品、含糖饮料等吃得多,而运动量少,静态时间多。确实,“小胖墩”是吃出来的,“有一种吃不饱是爷爷奶奶觉得你没吃饱”“有一种饿叫奶奶姥姥觉得你饿”,而“嘴馋”本来就是孩子的天性,主动加被动,不胖也难,减肥更难。
当然,缺乏锻炼更是导致肥胖的“罪魁祸首”。下课铃一响,孩子们都如离弦的箭一样冲向操场,踢毽子、跳绳、扔沙包,上课铃响才红着小脸、依依不舍地回到教室——这光景,曾点亮多少人的童年回忆?如今却较难重现。一边是作业的压力之下,只能压缩户外运动时间;一边是手机的诱惑,“低头族”渐趋低龄化,如此现状不改变,“小胖墩”只会越来越多。
肥胖是一种病,而体质是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的身体素质更是良好生活的基础。现在“小胖墩”减肥十分突出而且紧迫,虽然“双减”创造了条件,但仍需要家庭、学校乃至全社会重视。“管住嘴、迈开腿”是预防肥胖最有效的手段,家长要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学校也要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卫健部门应在儿童肥胖临床诊疗和防治指南上进一步完善,为儿童肥胖问题防治提供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如此形成合力,才能避免“小胖”演变成健康“大问题”。
前一篇:最快落实新规,保护好我们的“脸”
后一篇:应保尽保,让厦门更有“名城”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