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温来袭,劳动保护要多留余地

(2022-07-13 18:35:38)
标签:

高温

分类: 时评
高温来袭,劳动保护要多留余地
2022.7.13海峡导报
钱夙伟
高温来袭,劳动保护要多留余地

       7月11日上午,厦门市气象台发布“高温预警级”,预计从11日—17日,厦门将持续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岛内最高气温可达33—35,局部超36,岛外最高气温可达34—37,局部超38。(7月12日《海峡导报》)
       今年还未入伏,大范围的持续高温就匆匆来袭,国内一些地区创了几十年来甚至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气温的最高值,可谓罕见。有专业人士分析,今年的高温比较突出,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可能带来较大影响。厦门临海,情况或许会稍好一些,但是我们也应摈弃侥幸心理,严阵以待。
       面对高温天气,“热死人”有时候真的不只是口头语,而可能成为事实,并且在国内外各地已经多次成为事实,至于因为高温而出现其他的健康问题,那更是不时发生。从以人为本的角度看,抗击高温决不能掉以轻心。值得反复强调的是,受高温影响的往往是建筑施工人员、电力维修人员、外卖快递小哥等户外劳动者,因此对他们的劳动保护措施务须到位。尤其是不少外卖快递小哥属于灵活就业人员,比较新的就业、管理和保护方式,在新一轮的持续高温面前可能面临考验,相关部门对这一较新的情况一定要格外上心,以杜绝各种隐患,防住各种意外。
       我们都知道,在气温达到37(含)以上时,要立即停止露天施工作业;而其他的气温红线下也有相关要求。但温度是变化的,各个区域、路段有所不同。就以厦门来说,同一个时间内不同的测温地点可能出现较大的差距。比如7月11日,东渡本站最高温达到33.3,但全市最高温则出现在集美区塔斯曼生物基地,达到了37.2!    
      因此为保护好户外劳动者,一定要动态、科学、精准地跟踪气温变化,必要时让工人及时撤离露天的工作现场。即便温度尚未达到红线,为安全起见也要留一些余地,同时对坚持工作者加强高温保护、减轻劳动强度。
       高温之中,除了户外工作者,还有一些群体需要更多关注,比如,少数装不起、修不起或者用不起空调,住在简陋民房里的群众,会不会长时间处于高温“熏蒸”“烧烤”之中,加大了中暑风险?还有一些街头的流浪者、部分独居的“留守老人”,对他们也应进行了解,送去及时而必要的关心与救助。
    今年的高温,只开了个头,而且疫情还没过去,叠加之下形势甚为严峻。但相信只要众志成城、认真应对,高温对我们城市的负面影响一定会降到最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