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次考取北大,何必重复奖励

(2022-06-29 10:51:36)
标签:

高考状元

分类: 时评
2022年6月29日市场星报  
钱夙伟
三次考取北大,何必重复奖励

       近日,位于广东省茂名市的化州市青鸟实验学校发布消息称,在今年的高考中,该校学生全某某以694分夺得茂名市第一名。随后有网友称,这已经是全某某第三次考上北京大学了,并因此共获得了来自学校等方面230万元的奖励,引发广泛关注。(6月28日《第一财经》)
       综合多方消息来看,全某某的确在三年间多次被北京大学录取但未入学,但同学认为,原因在于他的目标是北大光华学院或清华经管学院,却一直未达成理想。换言之,也并不是把考上名校当作“赚钱之道”。
       但事实上,现在不少地方对尖子生的重奖政策,考上名校也确实与“赚钱之道”无异。诸如考上清华北大后,来自各方面的奖金,对一个高中生,显然都是天价。对考出高分的考生给予奖励,激励学生刻苦学习,确实也是需要的,但诸如三年230万元的重复奖励,很大程度上是发奖单位用于炒作自己而已。
       实际上,现在以重奖方式过度渲染“状元”,大多有着功利目的。对“状元”的夸大和拔高,不仅“状元”一夜成名,而且大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之势,哪个学校出了一个“状元”,就“一俊遮百丑”,“状元”成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也被学校当作争夺生源的本钱。这就使得对“状元”的炒作,更偏离“状元”的价值以及培养出“状元”的学校的价值。早有网友指出,“商业味道早已超过对知识的尊崇,不乏提高学校知名度、抢夺优质生源等目的。”
       也因此,对于禁止炒作“高考状元”,近年来有关部门三令五申,而早在今年年初,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时就再次重申,严禁以各种方式公布宣传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喜报”“高考升学率”“高分考生”等。但现在三年获奖230万元的曝光,表明炒作的冲动一直不可遏制。
       显然,如此炒作、重奖“高考状元”,不利于多样性人才的造就和培养,只会让教育越办越僵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