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12月24日长春日报
钱夙伟
“按时送达被顾客恶意投诉‘提前点送达’,现在要罚款500元,这种事情请问报警或者找媒体行吗?”前不久,北京一名外卖骑手在网上发文求助,称某财经类大学一女生点外卖,先是催促自己快点送餐,在送达以后又恶意投诉自己提前点“送达”,导致其被罚500元。为了证明自己的无辜,外卖骑手还晒出了订单准时送达的截图。最终,在舆论的关注下,平台退还了罚款。(据《法治日报》)
因门卫阻拦进不了小区或学校而无法投送到位,被投诉;拒绝帮忙丢垃圾,被投诉;没有帮顾客带烟,被投诉……近年来,外卖骑手被恶意投诉的事件多次发生。诚如专家所说,如果没有相应的机制保障外卖骑手的权益,类似事件还会再次发生。
平台既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要维护外卖骑手的权益,这是平台的责任,但显然目前没有平衡好这二者的关系。有专家指出,我国关于外卖骑手权益保护的法律规定还不够完善,建议通过立法的方式,要求外卖平台通过完善技术手段、建立大众评审机制等方式,解决一些顾客恶意投诉外卖骑手的问题。
确实,外卖骑手经不起恶意投诉的伤害,正如新闻中这位外卖骑手所说,500元通常情况下相当于他两三天的工资,“但我们的损失不止这些。在被投诉后,平台还会减少派单数量。即使后来申诉能把罚款要回来,因为减少派单数量而造成的损失却是没办法弥补了”。显然,当恶意投诉发生,就意味着外卖骑手已受到难以挽回的伤害。而现在平台对差评机制的设计不完善,存在过于依赖顾客主观评价、处理双方纠纷时未做到详细调查等问题,这对恶意投诉客观上起到了纵容作用。因此,平台必须尽快完善保护外卖骑手合法权益的机制。
不过,让外卖骑手免受恶意投诉的伤害,根本之计还在于从源头上防止恶意投诉的发生。现在,对恶意投诉还缺乏必要的约束和追究。顾客恶意投诉,对外卖骑手造成伤害,顾客却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这不仅不公平,客观上也助长了一些顾客恶意投诉的随意性。固然,平台作为系统设计者是解决恶意投诉问题的主要角色,但平台所能发挥的作用终究仅限于企业的范畴,因此,在加大恶意投诉的风险成本、把恶意投诉纳入法治轨道等问题上,有关方面应有所作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