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老人体检 |
分类: 散文随笔 |
钱夙伟

单位每年组织一次退休人员的体检。体检被许多老人称作是一次考试。从健康管理的角度,说是考试倒也算贴切。比如平时怎样养生,效果几何,体检报告单就会打出各人的“成绩”,同时也会给出今后的“努力方向”。而这于所有人其实都一样。现在大家都知道有这样一个著名的观点:健康是1,只有拥有健康,人才可以去努力工作,去创造财富,去享受生活,而这些都是1后面的那些0。也因此,于当今的国人,谁都把健康看得无比重要,养生保健也因此成为最大的而且是永远的时尚。于老人,退休后,许多事已经无关紧要,健康是最为看重的,而步入老年,健康问题也更为突出。再者“来日”难说“方长”,就更关心身体状况。平时退休群里谈论涉及最多的,都是养生防病健身,单位组织的体检作为一次大家得以相聚的集体活动,这当然也是最主要的话题。
但生老病死,终究难以逆料。这次体检,有人发现一位同事没来,一打听,说是刚过世,让大家分外吃惊。按照当今“活足百岁不稀奇,九十出头可称老,八十才是中年期”的“年龄标准”,这位老人也走得太急了。在大家印象中,他一直乐观豁达,身体硬朗,注重健身。在退休老人的门球圈里,他是资深人士,当然也最投入。虽然他居住在位置较偏的城南一个小区,但每天都起一个大早,骑自行车到市中心的全民健身中心打门球,风雨无阻,如果下雨天没人来,他就穿着雨衣一人独自练球。而且他兴趣广泛,还是桥牌高手,书法也是一绝。谁能想到就这样说走就走。这让老人们感叹生死的无常,也更体悟到体检的重要。毕竟,体检可以发现更多潜伏的健康风险,早做预防,是唯一有效的选择。
因此,对于体检,大家都是绝对的认真,就像过去对待工作一样,不会有丝毫的马虎。医院发的“健康体检注意事项”,那是要一遍又一遍的看,烂熟于心,并严格“落实到位”,比如喝水吃食时间限定于头天晚上八时之前,不会逾越一分一秒。而体检后,大家就都会心急火燎望眼欲穿地等着体检报告单,单位里通知可以去取了,大家会不约而同地第一时间赶到单位里,于是取体检报告单,又成了大家一次碰头的机会,当然,互相交流的,是体检报告单刚“新鲜出炉”的最新“成绩”。
实际上,回家之后,大家还有一门繁重的功课要做,就是仔细研读体检报告单。而这显然并不轻松,一是体检报告单上凡有医生做了提示的项目,或者上百度搜索,或者去咨询懂行的熟人,查清到底有什么隐患和风险。二是翻出去年的报告,每个指标逐一对照,看看是上升还是下降,各有什么利弊。当然,很少有人想到,这样的认真,很可能是做了无用功,实际上,这于我,也是去年体检时才知道的。那天做B超的时候,那位健谈的年轻男医生在测出某个位置的一个囊肿大小时,问一边记录的女护士,去年是多少,女孩说了一个数字,医生说,就照去年的数字记录。又说,大那么0.1毫米乃至1毫米,与去年相比似乎发生了变化,但一点意义都没有,许多人,尤其是老人,如果与去年的报告一对照,只会因此产生恐慌。这让我对他很敬佩,因为这当中有医者仁心,当然,也有着充分的科学性。且不说任何的检测都有合理的误差,在一定的范围里,即使出现变化,有时候凭自身免疫力也足以恢复,何况还可能由各种非疾病因素引起,大可不必如临大敌。这样的看法,我后来有机会就与大家分享,许多人说,确实,对体检报告固然要重视,但“难得糊涂”也是需要的。
当然,以老人的阅历睿智,“难得”的“糊涂”也仅限于无关痛痒的细枝末节,于大处是绝不含糊的。比如这次体检,一位老“烟枪”说已经戒烟十多天了。这让大家难以置信。谁都知道他抽了几十年烟的“瘾头”之“老”,还早就以“饭可以不吃,烟不能不抽”把戒烟一口说死。虽然他也知道吸烟有害健康,因此也一直在“规避”香烟对健康的“有害”,比如抽的是价格不菲、被认为尼古丁含量不高的高档细杆烟,还每支烟只吸几口就扔了。但每天至少两包是雷打不动的。现在毅然决然地开戒,是因为之前去医院,虽然看的是其它的毛病,却查出了肺上有个小结节,医生循循善诱地给他上课,说最好的防治是戒烟,他二话不说,当即把口袋里的烟扔进了垃圾箱。于是大家说,这正是“医生一席话,胜过十年书。”实际上,也只有如此,体检才能真正成为健康的保护神。从这个角度,这位老“烟枪”的身体力行,正是诠释了体检的本义,于是大家纷纷为他加油打气。
前一篇:处罚“拒收现金”有警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