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直播平台低俗 |
分类: 时评 |
2021年10月27日江海晚报
钱夙伟

2021-10-27潮州日报
钱夙伟
10月15日晚,某直播平台,推荐页上展示着一张大尺度的直播间封面图。《法治日报》记者点击进入这个名为“戴上耳机”的直播间看到,镜头对着女主播脖子以下,女主播穿着暴露,双腿呈“W”的姿势跪在镜头前。(10月26日《法治日报》)
实际上,直播平台的低俗已经屡禁不止。去年,国家网信办会同相关部门对国内31家主要网络直播平台的内容生态进行全面巡查,发现上述平台普遍存在内容生态不良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内容庸俗低俗问题。但尽管有关方面采取了约谈、责成平台处理相关责任人等处置措施,并将部分违规网络主播纳入跨平台禁播黑名单。但在一些直播平台,低俗现象仍比较严重。
直播平台有着商业性质,主播通过“流量”获得一定的收入,但直播无论是卖货物还是卖“娱乐”,都有着传递意识形态和文化信息的功能,引导着人们的价值观、道德取向和对生活的态度,而其影响力也不亚于其他的传播形式,尤其是其开放和没有遮拦的特点,如此“打色情擦边球”的直播,不仅伤风败俗,扭曲主流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更将使未成年人受到伤害。
直播平台通过游走在道德和法律的边缘打“擦边球”,以此迎合低俗心理,把低俗当卖点,从中折射出的是品位的低下。而如此“酱缸文化”的潜移默化,必然造成社会文化的低俗恶俗。也因此,对于直播平台的庸俗低俗,尤其还发生在三令五申的禁止之后依然顶风而上,有关方面还应加大整治力度。要加大直播平台庸俗低俗的风险成本,让直播平台为庸俗低俗付出得不偿失的沉重代价,若此,看还敢不敢再把低俗当“卖点”。
后一篇:“脏话连篇”岂可为人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