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电子烟 |
分类: 时评 |
钱夙伟
在文化产品尤其是电视剧、MV中,电子烟与欢快、轻松、享受的氛围相联系,因此对青少年尤其具有吸引力。但有关研究数据表明,多数电子烟含有高度刺激性的气体,如丙二醇/丙三醇、重金属如镍、镉和铜等。世界卫生组织早已明确指出,电子烟有害健康。
实际上,电子烟对青少年尤其是未成年人的危害尤其不容忽视。在“营销软文满天飞”的营销宣传下,许多青少年吸食过电子烟。许多青少年是从一开始吸电子烟到正式吸传统卷烟,有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使用电子烟后成为卷烟使用者的风险是从不使用电子烟者的2.21倍。而我国吸烟低龄化趋势明显,据一份研究报告指出,我国一些省市青少年平均吸烟年龄已经降低至10.7岁。劝阻青少年吸烟,就必须同时遏制电子烟。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烟草专卖局曾在2018年、2019年联合出台《关于禁止向未成年出售电子烟的通告》和《关于进一步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电子烟侵害的通告》。无论青少年从网络渠道还是线下便利店购买电子烟,都在国家政策明令禁止的范围之内,但一直以来屡禁不止,其症结在于,现行的监管机制尚不明确,工信、健康、食药监等多个主管部门都只能监管一部分,对电子烟全产业链的监管难以实现全覆盖,这也让电子烟销售对青少年亮绿灯有机可乘。
不仅如此,有专家表示,眼下最糟糕的问题是,电子烟缺乏基本的产品标准。目前在电子烟中可能添加的1.5万余种香料,在燃烧、雾化的过程中会对人体有什么影响都缺乏研究。企业随意添加,加大了对青少年的危害,因此,保护青少年的安全和健康,出台电子烟国家标准是当务之急。而对电子烟销售向青少年尤其是未成年人大亮绿灯,如何健全完善监管机制,进一步严加监管,更应该提上议事日程。
前一篇:制度善意,“柔性执法”的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