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03月21日番禹日报
钱夙伟
连日来,一些网友反映,在厦门街头找不到公用电话,遇到遗失手机或手机没电等情况,向路人借手机却遭遇难题——智能手机其实相当于移动钱包,陌生人不敢轻易出借。对此,市民网友热议,是否可以设立一些免费的公用电话,方便有不时之需的人使用。(3月17日
《厦门日报》)
其实,公共电话亭曾经是城市最基本的公共服务设施,也是一道接地气的城市风景。但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被几乎成为每个人“标配”的手机取而代之,移动通话已经成为绝对主流的通信方式。因此,一个很有代表性的观点是,“现在大家都有手机,通话费也不贵,使用也方便,公用电话的存在有点浪费资源。”在许多城市,公共电话亭也已经消失。
但正如现在市民所反映的,公用电话还有少数人会用得到,比如有人忘带手机了,或者手机丢失了、没电了,这时候如果遇到紧急情况,需要打求救电话,公共电话就会发挥作用。尽管这是小概率的情况,但却不应被忽视,毕竟,谁也难说会成为“少数人”。何况,手机再普及,也总有人没“标配”。保障少数人的需求,体现的是城市的包容和温暖。
显然,城市应该有公共电话亭的一席之地。实际上,现在不少城市里的公共电话亭也并没有完全拆除,维修这些公共电话亭,应该花不了多少钱。至于有人担心,公共电话亭使用频率不高,那么,最好的弥补办法是华丽“变身”,这方面已经有了成功的尝试,比如有些城市,在保留电话亭外形和通话功能的基础上,逐批安装智能触屏,并引入图书借阅、有声朗读等内容,将共用电话亭改造为“悦读亭”。24小时不打烊,还设有充电口与免费WiFi,方便市民使用。
有专家认为,城市内涵的更新与丰富,既包括宏观层面的城市布局和城市结构、功能的演变,也包括微观层面的细节优化,因此,有关方面不妨响应市民的呼声,让公用电话重新
“归来”,至于未来如何改造,其实也是城市内涵变化的重要体现。确实,让公用电话亭在城市里不仅依然留有位置,还与时俱进,显示的不仅是城市的品位和格调,更是以人为本的温度。
让公用电话再“归来”
2021年03月18日江海晚报
钱夙伟
连日来,一些网友反映,在厦门街头找不到公用电话,遇到遗失手机或手机没电等情况,向路人借手机却遭遇难题——智能手机其实相当于移动钱包,陌生人不敢轻易出借。对此,市民网友热议,是否可以设立一些免费的公用电话,方便有不时之需的人使用。(3月17日《厦门日报》)
其实,公用电话亭曾经是城市最基本的公共服务设施,也是一道接地气的城市风景。但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被几乎成为每个人“标配”的手机取而代之。在许多城市,公用电话亭也已经消失。
但正如现在市民所反映的,公用电话还有少数人会用得到,比如有人忘带手机了,或者手机丢失了、没电了。这时候如果遇到紧急情况,需要打求救电话,公用电话就会发挥作用。尽管这是小概率的情况,但却不应被忽视,毕竟谁也难说不会成为“少数人”。何况,手机再普及,也总有人没“标配”。保障少数人的需求,体现的是城市的包容和温暖。
显然,城市应该有公用电话亭的一席之地。实际上,现在不少城市里的公用电话亭也并没有完全拆除,维修这些公用电话亭,应该花不了多少钱。至于有人担心:公用电话亭使用频率不高?那么,最好的弥补办法是华丽“变身”。这方面已经有了成功的尝试,比如有些城市,在保留电话亭外形和通话功能的基础上,逐批安装智能触屏,并引入图书借阅、有声朗读等内容,将公用电话亭改造为“悦读亭”,24小时不打烊,还设有充电口与免费Wi-Fi,方便市民使用。
的确,让公用电话亭在城市里不仅依然留有位置,还与时俱进,显示的不仅是城市的品位和格调,更是以人为本的温度。

换个方式让电话亭归来
2021-03-18海峡导报
钱夙伟
连日来一些市民在网络上吐槽,厦门街头找不到公用电话,遇到遗失手机或手机没电等情况,向路人借手机却遭遇难题——智能手机其实相当于移动钱包,陌生人不敢轻易出借。(3月17日台海网)
公共电话亭曾是城市基本的公共设施,也是一道接地气的风景,只是在时代发展中固话被手机代替,公共电话亭也随之基本消失。
但正如市民所反映,公用电话有时还是急需的,尽管对个人是小概率,但就整个城市来看却是不时在发生的。而保障少数的需求,体现的正是城市的包容和温暖。同时在各地也有一些尝试,把公用电话和图书借阅、有声朗读、充电口、免费WiFi等结合使用,保证电话亭较高效率的使用。
换个方式,其实电话亭完全可以“王者归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