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社区服务 |
分类: 时评 |
钱夙伟

西城区西交民巷社区“移动办公桌”支进便民菜站,为居民办好“关键小事”。2019年7月开始,社区党委在便民菜站支起办公桌,居民有啥要求当场提。从最初收集“菜品”意见,到后来这张菜站办公桌慢慢“增容”,成了居民表达各种诉求的“窗口”。于是社区决定:将“移动办公桌”长期设置,在方便居民“菜篮子”的同时,还同时负责收集居民“家长里短”的诉求,切实办好百姓家门口的事儿。(1月21日《北京青年报》)
“移动办公桌”实现了办公场所与办事群众的零距离。设置“移动办公桌”,居民上菜市场买菜的时候,顺带着也可以把事情办了。
“移动办公桌”也解决了居民“没时间去社区办事”的难题。以前社区办公作息时间是“朝九晚五”,群众上斑社区也上班,群众下班社区也下班。“移动办公桌”其实就是“错时”服务、“加时”服务,消除了群众“上班时间没空办事、休息时间没处办事”的烦恼,是实实在在地为群众排忧解难,大大方便了群众,节约了群众的办事成本。
“移动办公桌”是倒逼服务质量提高的有效形式。“移动办公桌”承诺“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能当场办理的当场办理”,接待群众时,群众都在周边看着,能不能兑现承诺,都在众目睽睽的监督之下,容不得虚与应付,更不能推诿扯皮,这大大提高了服务的效率,提升了服务的水平。
如此“移动办公桌”的现场服务,对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服务态度、业务水平、办事能力,都是一次全方位检验,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百姓心里都有一杆秤,群众也不会讲情面,实话实说,空话套话废话在“移动办公桌”没有市场,而这都将促使社区工作人员加快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质,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移动办公桌”当然需要社区干部更多的付出,社区服务如此自加压力,显然是摆正了位置,也因此,才能以群众的需求作为工作改进和改革的标准,如此出发点之下的“移动办公桌”,延伸了为民阵地,实现了公共服务更加精细、精准、精确,使得群众满意度、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值得为之点赞,也应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