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少年模式”形同虚设如何破解

(2020-08-19 16:19:05)
标签:

青少年模式

分类: 时评
2020-08-19教师报
钱夙伟
“青少年模式”形同虚设如何破解
  卖菜大叔老刘16岁的儿子刘浩(化名)闯下了大祸,将爸爸银行卡里将近160万元全部打赏给一个直播平台的主播。这些钱,原本是老刘为盘下一家菜店而向亲友东拼西凑来的。不久前,天津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了这起未成年人通过网络直播平台进行高额打赏引发的合同纠纷案件。经过多番沟通协调,当事双方达成庭外和解,原告老刘申请撤回起诉,收到直播公司返还的近160万元退款。(7月28日《中国青年报》)
       今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二)》中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其监护人同意,参与网络付费游戏或者网络直播平台“打赏”等方式支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款项,监护人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该款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但尽管于法有据,退钱谈何容易。一般的情况是要求出具证据。而许多条件十分苛刻,比如有网络公司要求有孩子打款的视频,而现在又有多少家庭装有监控?况且孩子也不一定在监控之下玩手机。家长因此提出申诉,但大多公司的客服往往是一拖了之。家长固然可以提起诉讼,法院也会支持退钱,但于许多家庭,并没有这个能力和精力。
       也因此,根据国家网信办要求,从去年3月起至今,已有53家网络直播和视频平台上线“青少年模式”。在此模式下无法进行打赏,观看时间也受到限制。这显然是将防范关口前移,从源头上遏制。但现在的问题是“青少年模式”形同虚设,只要输入密码,“青少年模式”即可轻松解除。而且直播平台的“青少年模式”,还存在轻易延长使用时限、未推出强制实名认证,甚至诱导打赏等问题。
       实际上,即使“推出强制实名认证”也没有实际意义,很多未成年人玩手机,都是使用家人账号注册登录,轻松绕过“实名认证”环节。由于“实名认证”并非“实人认证”,无法解决人机相对应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虚晃一枪的“监管”。
       为此,有专家认为,亟须在注册、登录、费用支付环节,引入目前已经成熟的生物识别技术。调查表明,引入刷脸技术,把住登录和消费支付两个环节,是“青少年模式”落到实处的可行办法。据悉,现在腾讯已经率先推出“刷脸模式”,为未成年人筑起了一道管用的“防火墙”,这值得其他互联网行业,包括直播平台及时跟进,以化解“青少年模式”的形同虚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