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校就业数据造假必须依法追究

(2020-07-14 17:03:19)
标签:

就业率

数据造假

分类: 时评
2020年7月14日市场星报
钱夙伟
 高校就业数据造假必须依法追究王恒/漫画
       6月底7月初,正是各地高校毕业生奔赴就业岗位的节点。部分高校师生反映,一些应届毕业生明明还没找到工作,所在学校为保证就业率,多次催促他们签订就业三方协议,有的毕业生不得已托关系、找门路,完成盖章签字任务。(7月13日《新华每日电讯》)
        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社会舆论一直有质疑。如高校公布的就业数据注水、虚报,存在学生“被要求就业”(扣押毕业证,要求学生拿签约就业协议来换)、“被就业”(学生没找到工作,学校就与学生签订虚构的就业协议)等。
       就业率当然应该重视,但因此造假,就业率也失去了意义,本来,就业率是对教育质量的检验,是对学校教学的鞭策和激励,准确地统计就业率,也有利于教育主管部门合理安排教学资源、学校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以避免与社会需求的脱节,而对于家长和学生选择学校与专业,就业率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
       毋庸讳言,如今的就业率已经成了争夺生源的卖点。也因此,现在各高校对就业率特别的重视,倾注了格外的热情。比如为了让学生交回《就业协议书》,在现金奖励的同时,更以就业协议换毕业证进行“要挟”,已是许多学校的普遍做法。当然,学校心知肚明的是,学生交回就业协议并非意味已经实现就业。以毕业证要挟,当然是为了让学生即使不能就业,也能在学校指定的日期前交回,因为,学校下一届招生在即,尽可能高的就业率,意味着招生市场的号召力,当然,于学校领导,还代表着“政绩”。
       于是,为了更方便就业率“注水”,学校甚至还“助力”学生造假,比如校方代为签订所谓“就业三方协议”,而为了防止造假“露馅”,学校还“传授”造假“秘诀”,比如“学校规定,每个工作室每个班最多只能签3人,辅导员叮嘱我们不能在一个工作室扎堆。”于是,“班里有不少同学找了一些企业‘假就业’,每年还要向企业缴纳400多元费用。”如此“就业”,让学生情何以堪,让学校颜面扫地。
       核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数据的真实性,是教育部的一项常规工作。但改变目前的“就业率不问出处”,从根本上说,是统计要纳入《统计法》的轨道,对造假依法追究,以法律的威慑力,来挤干就业率中的水分。否则,除了误导学生,很可能让有关方面对就业形势作出误判,不仅加剧大学生就业难,还将影响未来教育事业的有序发展。而学校这诚信缺失的“最后一课”,更将对学生的人生,产生灾难性的导向。
高校就业数据造假必须依法追究
高校就业数据造假必须依法追究
2020年07月14日珠海特区报
钱夙伟

  6月底7月初,正是各地高校毕业生奔赴就业岗位的节点。受新冠肺炎疫情和部分毕业生“慢就业”心态等因素影响,今年仍有不少应届毕业生奔波在求职路上。部分高校师生反映,一些应届毕业生明明还没找到工作,所在学校为保证就业率,多次催促他们签订就业三方协议,有的毕业生不得已托关系、找门路,完成盖章签字任务。(7月13日《新华每日电讯》)
  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社会舆论一直有质疑。如高校公布的就业数据注水、虚报,存在学生“被要求就业”、“被就业”等问题。
  就业率当然应该重视,但因此造假,就业率也失去了意义。本来,就业率是对教育质量的检验,是对学校教学的鞭策和激励,准确地统计就业率,也有利于教育主管部门合理安排教学资源、学校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以避免与社会需求脱节。而对于家长和学生选择学校与专业,就业率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
  目前,各高校对就业率特别重视,倾注了格外的热情。比如为了让学生交回《就业协议书》,在现金奖励的同时,更以就业协议换毕业证进行“要挟”,已是许多学校的普遍做法。当然,学生交回就业协议并非意味已经实现就业。以毕业证要挟,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也能在学校指定的日期前将《就业协议书》交回,因为学校下一届招生在即,尽可能高的就业率,意味着在招生时可以为学校增分添色。
  核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数据的真实性,是教育部的一项常规工作。对就业率造假应依法追责,以法律的威慑力,来挤干就业率中的水分。否则,除了误导学生,还有可能让有关方面对就业形势作出误判,不仅加剧大学生就业难,还将影响未来教育事业的有序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