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接受过渡性工作”是一种理性选择

(2020-07-14 16:59:24)
标签:

过渡性工作

大学生

分类: 时评
2020.07.14济南日报
钱夙伟
“接受过渡性工作”是一种理性选择
  近日,中青校媒向全国80余所高校的大学生发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59.28%的受访大学生表示自己在没有找到理想工作的情况下愿意接受过渡性工作,33.98%的大学生表示“说不准”,还有6.75%的大学生拒绝接受过渡性工作。(7月13日《中国青年报》)
  2020届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达到874万人,加之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些工作单位延缓2020年上半年的校园招聘工作。面对“最难毕业季”,“求职路坎坷”的毕业生不妨降低求职期待值、适时调整预期目标,而“接受过渡性工作”,既是务实之举,更有积极意义。
  “接受过渡性工作”首先是生存的需要。大学生毕业后,首先最需要的是靠自己的能力生存,“过渡性工作”不仅让自己有了暂时的经济来源,也可以因此更加从容地选择理想的工作。
  从事“过渡性工作”,不得不放弃所学的专业,或许有点可惜,如果能寻求到与自己专业一致的岗位,无疑更有利于实现价值的最大化。但这需要寻找机会,并非能够强求,“形势比人强”,因此,“识时务者为俊杰”,也同样适用于就业。实际上,现在清华北大毕业生开餐馆卖猪肉的,也并不新鲜。
  而且,发挥才华,也未必就只是在所学的专业上,也或有多个方面。即便“过渡性工作”,未必就不能成功。实际上,在自己的“第二专业”上成就人生辉煌的,早已不乏其人。比如上海电视台曹可凡,以前是从医的,后来却成了知名主持人。因此,职业的选择,也大可不必吊在一棵树上,尤其对于刚出校门的年龄,有着很强的可塑性,应该有更多的勇气去进行不同的尝试。
  实际上,几乎无限的市场也给予了这种可能。而以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个人能力,这也并非有多难。现在许多大学生面临就业难,这固然是因为就业岗位的“僧多粥少”,但或许,也缺少一点大胆选择职业的勇气。因此,当到处碰壁,就业无门,不妨再重新审视一下自己,除了所学专业,还适合做什么?如此一想,就业之路,或就海阔天空。
  “过渡性工作”当然并非终极选择,只要不放弃追求,总会找到一份更适合自己的工作。而在追求的过程中,尤其需要“过渡性工作”这样的锻炼和实践,多一点生活阅历,也有了经历风浪的本钱。从这个意义上说,“过渡性工作”,更可以作为积累人生财富的一种磨砺和历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