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认养”值得推广

标签:
文物认养 |
分类: 时评 |
2019年11月05日河北日报
钱夙伟

近日,在山西省高平市,10家企业与10处文物建筑所有人签订了《文物建筑认养协议》。据悉,在山西省文物局发布的山西省文物建筑认养推介项目名单中,全省有近300处文物建筑可供社会认养。(据《北京青年报》11月4日报道)
文物保护是一个烧钱的行业,也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参与的事业。长期以来,由于文物保护机构经费有限、公众文保意识不强等原因,一些地方的文物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有的“摇摇欲坠”,有的甚至已经消失。文物保护刻不容缓,解决文物保护资金短缺问题、增强公众文保意识迫在眉睫。从这个层面看,“文物认养”不失为一种有益探索。
一方面,这一模式通过筹集社会资金,拓宽了养护资金的来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文物保护资金不足的难题。另一方面,这一模式突出了公众和社会力量的作用,有利于提升公众的文保意识,进而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参与文物保护的良好局面。
“文物认养”效果值得期待,做法值得推广。
前一篇:乐见新职业成为大学就业“新宠”
后一篇:“刷脸”虽好也得防范被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