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9.26海峡导报
钱夙伟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我们正站在翔安隧道的上方。”近日在位于五缘湾的灯塔公园内,厦门市教育基金会理事长潘世建为孩子们娓娓道来灯塔公园建设的故事,开启了厦门海洋文化产业与海洋意识宣传教育研学联盟成立后的第一课。(9月24日《海峡导报》)
厦门是临海城市,甚至我们的思明和湖里区就在海岛上。因此,这一联盟将为学校和学生提供支撑,让厦门40万中小学生从小更好地懂海、爱海、亲海、研海,享受家门口的优质研学资源。
如果说过去三百年人类从陆地走向海洋,那么进入21 世纪,人类开始向海洋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于正在崛起的中国,无论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海洋,自2010年起,我国于每年的6月8日举办“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活动。如今,无论是保卫自己的海洋国土,还是捍卫自己的海洋权益,爱国情怀都是海洋意识的应有之义。海洋意识宣传教育研学,就是要让孩子从小树立神圣、光荣、骄傲、崇高、庄严的理想和信念。
我国是传统的大陆国家,但有1.8万多公里的海岸线,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470多万平方公里。作为新兴的海洋大国,增强海洋国土意识,也尤其需要“从娃娃抓起”。厦门是海洋城市,开发利用海洋有着更多的优势,应该有更多的担当,让孩子从小热爱海洋、认识海洋,进而成为有志于向深蓝进军的弄潮儿。《庄子·逍遥游》写道:“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海洋研学活动不仅要让厦门40万中小学生懂得更多知识以认识大海,造福人类,更让孩子们从小拥有大海般宽广的胸怀、放眼世界的鲲鹏之志,所以这一面向海洋的研学活动,更凸显着独有的气魄和远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