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7-24教师报
钱夙伟

微博截图
武汉大学毕业典礼。图片来源:武汉大学官网
吃鸡、王者荣耀、脱发、C位出道……你能想象到这些网络热门词汇都写进了校长的讲话稿中?在今年各高校的毕业典礼上,校长们也放下身段,或是化身段子手,或是给学生讲人生,演讲中充满了给毕业生的期许与祝福。网友们看到如此精彩的毕业季演讲之后,也纷纷点赞,这样的“最后一课”亲切、温情、接地气。(7月3日中国新闻网)
相比于“现在很多学校只想着把学生招进来,学生离开的时候就不怎么管了。”这些高校对“最后一课”的重视,无疑令人欣慰。校长对致辞精心准备,“校长好潮”只是其表,其实更凸显出校长亲和的姿态和对学生的尊重,更表达了对学生未来负责的责任意识,体现了教育回归到“以人为本”的宗旨。这于今尤其难能可贵。
“只想着把学生招进来”,着眼于从学生头上赚钱,必然把教育当作一种市场行为,于是,教育几同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商品交易,一出校门就如“商品离柜概不负责”,纯洁的师生关系也因此被庸俗化。从这个角度看校长对毕业典礼的重视,让人看到了千百年来绵延不绝的师德的纯洁高尚,尤其在学校已非净土,教育颇多诟病的当下,还原了教育教书育人的本义。
其实每个毕业生都是学校的一个“产品”,
学校既是“产品”的“制造者”,理应对“产品”负责到底。“产品”不合格,必定是学校的教育出了问题。而这样的学校,当然也是不合格的。因此,对毕业生的态度,某种程度上,几乎就是学校是不是合格的标志。如果平时“粗制滥造”,当然就不会在乎“最后一课”的再一次“精心打磨”。
“最后一课”其实最能体现一所学校的高度。“要让学生来的时候说好,走的时候舍不得。”必定从学生招进来开始,就把“合格产品”作为办学的宗旨。也因此,校长们于毕业典礼上的一腔爱心和眷恋,当然就不是作秀,而是学校一以贯之的教育精神之下,必然的深情流露,也因此格外的感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