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间银行 |
分类: 时评 |
钱夙伟

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按一定的规则记录储存服务时间,当年老需要时可提取时间兑换服务。这是近期南京市推出的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南京市民政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时间银行是发展互助养老的重要方式,可以缓解养老服务力量不足的矛盾,扩大社会参与。到2020年,将构建起“政府主导、通存通兑、权威统一”的时间银行运行机制。(8月30日新华社)
“作为世界上失能老人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面临的照护服务压力超过世界上任何国家。”“时间银行”作为一种互助养老新模式,为解决护理人员的紧缺,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大大缓解了专业养老护理员队伍不足的矛盾。
随着社区居家养老成为养老服务的主要模式,队伍的扩充和稳定是提供有效服务最根本的问题。“时间银行”其实就是通过“低龄存时间、高龄取服务”的形式,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让全社会都参与到养老服务中来。显然,每个人都会有老的一天,迟早都会面临一个养老的问题,“低龄存时间、高龄取服务”让人们早早地为自己“储蓄”高龄时所需要享受的服务,这种切身利益的挂钩,无疑让更多的人自愿投身到养老服务中来,也有利于营造全社会尊老爱老的良好风气。
“低龄存时间、高龄取服务”其实不只是一种“低龄”与“高龄”之间的服务关系。“低龄”得到的不仅是存入“时间银行”里的“时间”,还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享受服务社会、关爱他人的愉悦。尤其于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的过程,也是互相之间交流沟通的过程。
养老是重要的民生问题。由于目前我国老龄化速度快于经济发展速度,过快的老龄化速度,加大了社会养老压力,这固然需要加大公共投入,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但在目前不少地方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应对老龄化,还需要创建更多的养老模式,而于动员和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和投入,“时间银行”尤其应该大力提倡和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