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1教师报
钱夙伟

8月17日下午,二青会女篮体校甲组的三四名及冠亚军决赛在太原理工大学体育馆举行,图为现场观众。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慈鑫摄
自8月1日以来,二青会男篮社会俱乐部乙组和女篮体校甲组的比赛先后在太原理工大学体育馆举行。太原理工大学男篮是国内高校篮球界的一支劲旅,篮球是这所山西知名学府的标签。当“有些高校,大学生们真的是毫无体育运动习惯,业余生活完全被玩手机游戏和看网剧填满了。”太原理工大学不仅学术环境好,更有着浓厚的篮球氛围和体育氛围。“体育人生,太理本色”,体育在太原理工大学有着非常高的地位。(8月19日《中国青年报》)
其实,于当下的许多大学,重视体育,首先是塑成大学生“健康的体魄”的现实需要。据教育部《近三十年来学生体质变化状况》显示,除肺活量和爆发力素质出现好转之外,大学生们的耐力素质持续下滑。有50%的学生,标准的引体向上一个也拉不上去。有省份的大一13万新生,身体优秀率只有0.33%,普通力量考核过关只有一半。而这显然是因为缺乏体育锻炼,因此导致超重与肥胖比例迅速上升,多项健康指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超重与肥胖已经影响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甚至今后的人生,这凸显了大学体育的高度重要性。
青少年的体能与运动素质的持续下降,折射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正是一直以来体育得不到应有重视的必然后果,不容讳言,学校体育仍是教育的薄弱环节,有些地方存在着学校体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这已经成了让人忧心的教育短板,有专家表示,如果普通大学生的体质没有明显提升,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就无从谈起。
而当现在大学流行“宅男”和“低头族”,于改变大学生的生活方式,鼓励年轻人重视体育锻炼,更已经是当务之急。因此,现在对于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有些学校采取强制的办法,却欲速而不达,甚至反而引起逆反效果,显然,只有让学生“享受到运动的乐趣”,才能自觉地坚持体育锻炼,实际上,也正是这样一种体育氛围的影响,太原理工大学的许多大学生几乎都有一项经常参加的体育运动。
体育其实本来就是大学的基本教学内容。大学不光要教授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强健的体魄。而“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可以磨砺当代青年学生的意志品质,引导和激励他们敢于创新创造、勇于攀登高峰,未来更有信心地去承担国家和社会责任,这种教育价值是其他教育手段难以达到的。重视体育,实在应该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显然,“体育人生,太理本色”,彰显教育以人为本的宗旨,值得点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