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08月30日甘肃日报
钱夙伟
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app丰富和便利了人们的生活,成为各行业争夺互联网赛道的一个发力点。然而,app大有泛滥之势,成为用户“指尖上的负担”。(据新华社)
“在银行开个户,多了10个app。”在外企工作的白领田原抱怨道。刚刚在银行开完卡的她,在工作人员指引下下载了相关的app。为验证已下载app的真伪,她在app
store搜索开户行名称,居然出现了涵盖手机银行、理财、校园、购物、导航等不同业务的17个app。
一个银行有17个app,只是app泛滥的“冰山一角”。比如,同一家电商,不仅有商城app,金融app,还有超市app;同一座城市,公交有1个app,地铁有1个app,去医院挂号每家医院都要下载app,甚至办理政务每个事项也都需要1个app……日前,工信部对市场上各类app进行统计和监测的结果显示,我国移动应用程序总量高达449万款。曾经app带来的“一部手机在手,吃穿用行都有”的便捷,正逐渐迷失在应用海洋里,越来越成为手机“不能承受之重”。
app过多泛滥,必然会挤占手机资源,进而导致手机响应速度变慢,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而且,如此多的app,让人眼花缭乱,有些功能还十分相近,哪桩业务用哪个app,在具体使用时,还得费功夫查找。尤其令人担心的是,app泛滥成灾,个人信息更有泄露之虞。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发布的《2019年上半年我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态势》指出,我国移动app违法违规使用个人信息问题十分突出,大量app存在探测其他app或读写用户设备文件等异常行为,对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造成潜在安全威胁。
“一个品牌有多个app,一个城市100个政务app,是由于没有站在用户体验的角度考虑问题。”app成为“指尖上的负担”,折射出的正是服务意识的缺失。开发一个app并不难,还可以委托专业机构,而app分得越细,就越方便自己,这当中没有考虑到的,则是会不会因此给用户增加负担。对此,有业内专家建议,在明确app建设必要性的基础上,应对不同业务的app进行整合。
app成为“指尖上的负担”,还有一个原因,是把app当做时髦。有学生统计校园内的app列表,内容涵盖了宿舍签到、查课表、进宿舍门、选课、选教材等,数量多达7个app。一些不必要的app纯属“赶时髦”,没有实际意义,加重了“指尖上的负担”。
2019年8月16日长沙晚报
近日,新华社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在银行开个户,多了10个APP。”在外企工作的白领田原抱怨道。刚刚在银行开完卡的她,又在工作人员指引下下载APP。为验证已下载APP的真伪,她在appstore搜索开户行名称,居然出现了涵盖手机银行、理财、校园、购物、导航等不同业务的17个APP。
一个银行17个APP,只是APP泛滥的“冰山一角”。比如,同一家电商,不仅有商城APP,金融APP,还有超市APP;同一座城市,公交用1个APP,地铁要装1个APP,去医院挂号每家医院都要下载1个APP,办理政务每办理1项需要1个APP……日前,工信部对市场上各类APP进行统计和监测的结果显示,我国移动应用程序总量高达449万款。曾经APP带来的“一部手机在手,吃穿用行都有”的便捷,逐渐迷失在应用海洋里,成为手机“不能承受之重”。
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APP丰富和便利了人们的生活,成为各行业争夺互联网赛道的一个发力点。然而,APP如果呈现泛滥之势,成为用户“指尖上的负担”,那就不应该了。显然,就算手机有足够的容量,一般的用户恐怕也负担不起流量。如此多的APP,让人眼花缭乱,有些功能还十分相近。比如一个银行17个APP,哪桩业务用哪个APP,要准确地找出来,还真要费点儿功夫。
其实,在明确APP建设必要性的基础上,我们应对不同业务的APP进行整合。“一个品牌有几十个APP,一个城市几百个政务APP,是由于没有站在用户体验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折射出的正是服务意识的缺失。毕竟,开发一个APP并不难,还可以委托专业机构,而APP分得越细,越方便自己。当然,这当中没有考虑到的,必然是会不会给用户增加负担。
随着快速进入智能化时代,APP的覆盖面必然更广。但具体的应用,要实事求是。关键是看是否确实有替代的必要性,而不能瞎赶时髦。比如,此前网上就有学生统计过校园内的APP功能列表,内容涵盖了宿舍签到、查课表、进宿舍门、选课、选教材等。对此,有学生调侃:“感觉手机不好都不能上学了。”显然,这样的瞎赶时髦就是纯属多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