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叫号”让政务服务更优质

标签:
政务服务 |
分类: 时评 |
2019-05-02人民公安报
钱夙伟
“无声叫号”服务是一种通过手机APP、短信发送叫号通知取代传统广播叫号的模式。市民通过手机办税小程序登录大厅,资料通过窗口预审后,后台将直接为纳税人取号排队,叫号信息会通过手机APP、短信发送给纳税人。
如今,服务窗口普遍推行叫号服务,这让办事群众省去了排队之烦,可以坐着等待叫号。但由于喧闹嘈杂,为了听清叫号,必须注意力高度集中,否则一不留神错过就得重新取号,白白浪费时间。有时虽然屏幕上显示了号码,但需要眼睛不时盯着。叫号服务显然需要改进。
“无声叫号”服务很人性化,给群众一个安静的等候环境,免除噪音的干扰。据测试,推行这项服务后,大厅音量平均值为44分贝,远低于广播叫号,同时,“无声叫号”也大大提高了服务质量。
控制噪音,是对市民的保护和尊重。从广播叫号到“无声叫号”,看似只是技术的改进和更新,但实质上是服务环境的优化和服务意识的提升。如果没有从办事群众的角度考虑,又怎么会想到改善等候环境呢?
我们不难发现,有的地方服务水平低,群众怨声载道,同样的事,在其他地区已经办得很便捷了,群众不麻烦了。明知道别人有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理念,却仍然停留于旧思维,不愿意去取经学习,说到底,是服务意识没有提高。有了先进的技术,应不断追求给群众更好的办事体验。
“无声叫号”服务是政务服务改革中的一项小举措,既方便了群众,节约了群众的办事成本,又让群众享有良好的服务体验。推进政务服务改革,保障高效优质的政务服务,就需要从这样的、实实在在的小改进做起。
为民服务需要高质量发展,需要不断提升层次,需要政务服务部门更多的投入和付出。只有自加压力,才能摆正政府权力和服务的关系,主动把部门行政权力转变为行政责任。“无声叫号”服务,以群众的感受作为改革标准,以群众的获得感评判改革成效,能够进一步优化“有限政府、无限服务”的政务环境,值得推而广之。
前一篇:为文言文请假条点赞
后一篇:人气图书馆,让厦门更像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