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政府补贴非遗产品”值得期待

(2019-01-18 18:40:25)
标签:

非遗

分类: 文化
“政府补贴非遗产品”值得期待
2019-01-18珠海特区报
钱夙伟
“政府补贴非遗产品”值得期待
      购买非遗产品有望获得政府补贴。16日上午,《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提交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条例草案拟通过补贴消费等方式,引导消费者购买、体验非遗产品和服务。(1月17日《新京报》)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非遗所依存的人文和自然生态环境更易受到影响和破坏;人口快速流动,信息获取渠道极大丰富,一些非遗受众持续减少;生活成本高,传承缺乏场地,学徒收入低,“没人、没钱、没销路”是传承人普遍面临的问题。不仅在北京,在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实际上,“非遗”正是因为与现实存在着巨大的落差,不为当今社会的市场所广泛接受,知音乏人,才濒临绝境,否则,也不会成为“非遗”。因此,“非遗”与市场是时下无法回避的矛盾,于“没人、没钱、没销路”之下,把“非遗”扔给市场了事,让“非遗”产品自己去找市场出路,无异于加速“非遗”的绝迹。
       保护“非遗”,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面予以扶持,对“非遗”要有政策上的倾斜,比如购买非遗产品可以获得政府补贴,有望增加市场的竞争力,从而打开市场销路,当然,这首先可以让“非遗”的传人,保证一定的收入,在让他们无生存之忧的同时,坚定信心,激发活力,从而使得非遗保护传承有一支稳定的队伍。
       非遗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如今依然有着极大的魅力,许多非遗看似已落伍于时代,但于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非遗”仍然有着巨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而这也正是“政府补贴非遗产品”的基础所在。否则,再多的补贴,非遗产品也未必能进入并占领市场。
       显然,“非遗”的传承和发展,固然应该向市场要生机,但当“非遗”大多处于“苟延残喘”之中,现在亟须的是“输氧”“输血”,只有在扶持之下,才有可能走向市场,并在逐渐适应市场的过程中,摆脱“濒临绝境”,进而重新焕发生机。也因此,“政府补贴非遗产品”值得期待,也值得推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