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脏话老师 |
分类: 时评 |
2018-12-03现代教育报
文/钱夙伟

不说脏话是老师的职业底线
2018年11月25日番禺日报
2018年11月25日番禺日报
钱夙伟

11月21日,广东东莞市茶山镇京华学校二年级六班一家长向澎湃新闻爆料称,自己8岁的孩子近期脏话脱口而出,这名家长认为是跟学校老师学的。这名家长称,他在孩子身上放了录音设备,发现孩子的语文老师傅某在班上辱骂学生,数天内的多段录音中,傅某对学生说出“蠢货”、“垃圾”、“神经病”等侮辱性话语。(11月22日《澎湃新闻》)
东莞市茶山镇人民政府文教办公室回应称,目前已关注到此事,要求京华学校认真严肃地调查此事,并作出相应的处理。京华学校校长也就此事回应称,经了解,老师傅某确实违反了教师的师德。目前已要求老师主动向家长道歉,如果经查有情节严重的行为,将开除。
“出口成脏”显然违反了师德。教师职业有很大的特殊性,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大部分是未成年人,教师与他们朝夕相处,教师的说话用语,对他们产生着直接的影响,教师讲话文明礼貌,高雅谦恭,必将让学生于潜移默化中,不仅养成斯文儒雅的用语习惯,而且这样一种语言氛围,对他们的为人处事也有着正面的教化作用。
相反,老师都说话粗鄙,学生必然会“有样学样”,如这位家长8岁的孩子近期脏话脱口而出,就被认为是跟学校老师学的。更严重的是,这不只是个语言问题,语言的粗鄙,还将产生“连锁反应”,让行为粗鄙化,现在不少学生戾气横生,无所顾忌,乃至校园霸凌时有发生,其中一个诱因,就是因为语言伤害而至矛盾激化。
言为心声,语言不仅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心灵、境界,也是性格、情绪的体现。于教师,如果缺乏师德,对学生少有爱心,表现在用语上,就必然不顾及对学生的影响,用语不可能体现出师者风范,诸如语音、语调、语气,更不会有于教师尤其必不可少的耐心和柔软,而“出口成脏”则不可避免,而这显然折射出的是老师的内在素质。
让人担忧的是,现在老师中“出口成脏”并非个别现象,许多老师更是受网络的影响,自觉不自觉地把网络中的低俗乃至恶俗的词汇引入教学,有些甚至还成了许多老师的“口头禅”。文明用语本来就是师德的应有之义。老师语言上的脱序,折射出的对老师约束的不力,因此,如这所学校所表示“如果经查有情节严重的行为,将开除”并不为过。也唯有这样的压力之下,才能促使
“脱口成脏”的老师,改掉已然“习惯成自然”的恶习,真正做一个称职的老师。
前一篇:“社会实践”
后一篇:单车押金难退,监管得跟上了